從迷你隨身聽到便攜“音樂廳”
以傳統的老家電概念來衡量,比起洗衣機、電冰箱、照相機這些發展歷史超過百年的玩意,我們今天要介紹的MD隨身聽和MP3隨身聽實在夠不上old的標準。滿打滿算,MD發明至今不過十幾年,而MP3還不到10年。但是,就在這說不上悠久的歷史中,它們的變化和發展卻是驚人和前所未有的。而且,這是一個數碼產品時裝化的時代。如今,若你還在使用一兩年前的舊款數碼產品,就有可能被人嘲笑為老古董。看來,我們的“老家電”概念也要與時俱進才行啊! 對于像MD隨身聽和MP3隨身聽這樣的產品,我們不能再單純地從音樂本身來分析。單比音質的話,直到現在還有發燒友們懷念著木紋唱片的溫和。但對于大多數普通音樂愛好者來說,是MD和MP3的發明,才讓他們搭上了電腦時代的快車,并擁有了方便、廉價、無處不在的音樂下載空間。
WALKMAN漫漫路 MD隨身聽篇
對于MD隨身聽來說,它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大紅大紫的時光。在CD的全盛時期誕生,剛剛聲名鵲起,卻又遭遇到了MP3的圍追堵截。但直到今天,MD卻釋然擁有自己的忠實支持者,成就了“少數派”的經典。
完美音質中的不和諧音
20世紀80年代,CD格式正式紅遍天下。但是 ,在CD的完美音質中依然夾雜這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人們開始抱怨CD隨身聽的尺寸大、不可擦寫性、不能自主選擇音源……隨身聽的創始廠商——索尼公司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后,開始著手研究更適合隨身攜帶的音頻技術。
1986年,他們研制成可單次寫入的光盤——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礎上又發明了多次可擦寫的磁光盤——MO(magneto optical disc)。一年之后的音響展會上,索尼展示出一種可以錄音的CD原型產品。可惜,這種理念的在全球范圍內的展示并不完美。在紐約和PHILIPS共同舉辦的聯合記者會上,一個工程師竟然在眾記者的眼皮底下用日本紙扇來冷卻過熱的CD系統。而索尼CD研發搭檔飛利浦,卻有其他的意見。是否需要數字化的磁帶介質,索尼和飛利浦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但是卻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CD的1/4
在爭論中,索尼的MD碟片研發工作卻漸漸走向了成功。1991年5月,所有的研發工作都完成了。一種新的音頻規格MD(MiniDisc)宣告誕生。這種碟片的規格被定制為64毫米直徑,可以錄音74分鐘和一張CD相當,面積卻只有CD的四分之一。為了便攜性,碟片封裝在塑料的外殼中。同時,ATRAC數字音頻壓縮技術也誕生了。就此,索尼開始在日本和美國宣傳MD技術,為了讓業界接受MD標準,大賀典雄領導索尼發起了MD論壇,開展各種展示活動,并且向有影響力的業界廠商發放相關技術的許可證,聲勢浩大地展開了新的數字音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