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文創產業也駛入了高速公路。博物館文創作為產業主力軍,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與提升,憑借更深厚的底蘊深得民心。同時,物館文創也讓珍貴文物形象和歷經千百年沉淀的歷史走進人們的生活。
文創產品涉及的品類非常廣泛。近年來,初級的文化衫、馬克杯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只有文化元素提煉水準更高的文創產品,才會贏得消費者芳心。于是,很多的博物館會用自己的鎮館之寶或者流量IP參與文創設計,與業界知名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去創造有鮮明特色的文創產品,很顯然這樣的文創產品會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近日,金士頓聯手陜西歷史博物館跨界合作了一款“鎏金銀竹節銅熏爐閃存盤”,將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古老文物以嶄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用技藝保存記憶,不僅是文化的創新,更是文化的傳承。
鎏金銀竹節銅熏爐作為國寶級文物,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銅爐系博山爐形式,由底座、長柄、爐體分鑄鉚合而成,熏爐的底座上透雕著兩條蟠龍,兩條龍昂首張口咬住竹柄;竹節形的柄分為五節,節上還刻著竹葉,柄的上端有三條蟠龍將熏爐托起;博山形爐體下部雕飾蟠龍紋,底色鎏銀,龍身鎏金,爐體上部浮雕四條金龍,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是一件至為罕見的藝術精品。

即便放在當今,如果想重新打造這款國寶級銅熏爐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金士頓為了最大程度重現歷史登峰造極的工藝水準,依照鎏金銀竹節銅熏爐的每一處細節進行等比例縮小復刻,包括銅熏爐的底座、爐柄、爐身和爐蓋,歷經包括3D建模設計、鑄造工藝和著色工藝在內的數十道工序,高度還原了原物的角度、花紋紋路、光滑度、色度等,并且每個零部件的尺寸大小偏差控制在驚人的1%以內。并且,金士頓很討巧的將閃存盤設計在銅熏爐內,絲毫不影響外觀,且拿取方便,讓這件工藝品擺件還兼具了實用性。

在贊嘆古人高超技藝的同時,也要感謝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不斷努力創新的現代企業,是他們通過技藝保存記憶,讓更多的人可以關注了解民族歷史瑰寶,并加快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速度,讓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繼續世代相傳。
(新聞稿 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