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6日,索尼(中國)在“影像大觀”新品發布會上一次推出了3款700像素型數碼相機DSC-T30、DSC-H5和DSC-W70,盡管3款產品的定位各不相同——DSC-T30是索尼經典的T系列卡片機,DSC-H5為準專業級的大變焦數碼相機,而DSC-W70則是定位于家庭用戶的普及型產品——但這三款產品都裝備了1/2.5英寸740萬像素型“超級HAD”CCD,而且都支持ISO1000的高感光度——這似乎預示著索尼今年的主流級DC將定格在700萬像素。
700萬像素級產品普及
像素、機身與價格之間一直存在一個矛盾,索尼在2005年初就預告主流級消費類DC的700萬像素時代即將到來,但是制造工藝所限,當時的700萬像素級產品大多使用1/1.8英寸型CCD,這就需要更大的鏡頭口徑和更厚的機身,這也給長焦機型和卡片機的設計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而在索尼發布1/2.5英寸740萬總像素型CCD后,控制機身和升級像素之間的矛盾便隨之迎刃而解了。
高像素能帶來多方面的益處,首先是更高圖像分辨率,打印尺寸自然也隨之提高;高像素的數碼照片把局部放大出來同樣可以保持清晰度,后期裁切組合、重新構圖時有更大的余地。另外,如果拍攝的照片曝光量、色溫不理想需要后期調整時,高像素的數碼照片也能夠發揮優勢,因為所有對亮度、對比度和色溫的調整都要損失一定像素,只有像素足夠高,數碼照片才能在調整之后仍然保持比較細膩的畫質。
此外,高像素的提高還能夠帶來畫質的改善。此前一直有種輿論認為,在CCD面積相同的情況下集成更多的像素,意味單個像素感光電極面積的減小,從而導致成像質量下降,其實這種觀點有一定偏頗,曾有媒體用800萬像素的索尼F828和500萬像素的F717做過對比,兩者CCD面積同為2/3英寸,同樣使用卡爾·蔡司Vario-Sonnar系列58mm大口徑鏡頭,和索尼“真實影像處理器”,在同使用500萬像素模式拍攝的情況下,F828的解像力和銳利度都要比F717明顯高出一個檔次——這是因為F828比F717多出了300萬像素,雖然同使用500萬像素模式拍攝,但是這多出300萬像素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電信號,在像素合并計算時,高像素CCD也就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數據,從而表現出更多的細節,最終成像更加清晰、銳利。同樣道理,700萬像素型數碼相機與500萬像素型產品相比,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當然,在同等面積CCD上集成更多的像素確實會增加像素點之間的干擾,從而造成噪點的增加,但是這種現象完全可以通過改善算法來控制,而提高分辨率則能為DC的成像質量帶來根本性的改善,因此,提高像素必然是利多于弊。
高感光度化成為趨勢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索尼這三款700萬像素級產品的感光度范圍都是ISO80-1000,這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ISO80的低感光度可以保證畫面足夠細膩,而ISO400-1000的高感光度則可以在弱光下保持拍攝的穩定性。
從今年發布的新品來看,消費級DC的高感光度化已經成為行業的潮流,不僅一直倡導高感光度的富士連放衛星,就連一向作風謹慎的佳能也把多款消費級DC的感光度提高到了ISO800。高感光度能保障數碼相機正常曝光的同時,有效提高快門速度,確保成像清晰明銳,特別適用室內或夜晚室外拍攝。且快門速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拍攝時手抖對畫質的影響。高感光度還能減少閃光燈的使用,以避免強烈閃光使光線分布不均而產生的偏色和暗影,與閃光燈同時使用,則延長了閃光燈的有效射距。
當然,提高感光度必然要伴隨著噪點的產生,至于索尼如何在高感光度下抑制噪點,主要手段無外乎兩個,首先是索尼的“新真實影像處理器”具有的“清晰原始降噪”功能,能對通過CCD感光后的RGB原始信號分別進行降噪處理,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號的純凈,從而抑制噪點產生。另一個重要因素是740萬的總像素,因為屏蔽噪點必然要損失一定的像素,失去的像素信息就要通過周圍像素的插值計算來補償,因此,像素總量的提高對于控制噪點的同時保持畫面色彩和細節的完整也有重要意義。
根據以往歷史,索尼每推出一款新型感光芯片都會推動行業的一次像素提升,2006年之初,索尼就宣布600萬像素將是今年入門級數碼相機的新標準,因此,我們也可以簡單的推出:2006到2007年的中檔消費級數碼相機將最終鎖定在700萬像素。
(新聞稿 200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