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沸沸揚揚,關于九城和網易的魔獸之爭(4月16日,美國暴雪公司突然宣布,將魔獸世界網游代理權由上海九城轉交給網易,并希望九城將原有設備低價轉讓給網易)代理權的評論、炒作,應有盡有。筆者在這里既不想同情九城,也不想譴責網易。只是這一場紛爭,讓我想起了曾經讀過的郎咸平先生所著《產業鏈陰謀》里的一個故事:
某著名國外玩具品牌在國內找了三家生產商為它制造一億件玩具。第一年的時候這家國外企業向國內生產商A下了5000萬件訂單,生產商B下了3000萬件訂單,生產商C下了2000萬件訂單,給大家很好的利潤,鼓勵大家好好干,來年會加訂單。第二年的時候,這個國外服裝品牌給生產商B加了1000萬訂單,做4000萬件,又給生產商C加了1000萬訂單,做3000萬件,而給生產商A只留了3000萬訂單。這時候A肯定不敢有什么怨言,而且甚至會表示愿意壓低報價,要不然還有兩千萬產能吃不飽呀!為什么A愿意報低價?因為代工業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擴產容易,但擴產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擴產之后的維護成本會逼著代工廠不敢減產,因為簽單的時候外商只給一個邊際的毛利率,根本不考慮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而實際上,真正的好戲還要等到第三年,按照我們代工廠的慣性思維,B會擴產到4000萬產能,C擴產到3000萬,而A因為前面指出的代工業的固有問題,還會維持5000萬的產能。這時候訂貨商把這三家生產企業叫到一起開會了:我們今年還是只需要一億件,但現在你們三家加起來的生產能力已經有一億2000萬了,看來只需要兩家生產企業。你們仨競標吧,我們選價格最低廉的兩家。三家企業各自都已在生產設備中投入大量資金,為了不失去訂單而導致破產,只能各自把利潤壓到最低限。很有可能B和C開出的價格僅有成本價,而A甚至報出一個低于另外兩家成本的價格,因為不開工就只能虧錢,而開工還能少虧一點。在這種分工格局下,中國代工廠只能忍氣吞聲,任打任罵。競標的結果只能是,兩家中標企業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而失去訂單的企業只能將已投入的機器設備廉價賣給中標的兩家企業,退出行業甚至破產倒閉。
這個故事里的企業是不能用道德標準來衡量的,他們各自都在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來行動、反應。但是這樣的商業活動導致的結果是,中國企業只能以最低廉的成本(這里面包含著由聰明勤勞的中國人構成的人力成本)參與全球經濟,利潤越來越多地流向國外企業。同時,許多中小型的中國企業生命周期非常短,抵抗力弱,生命線完全掌控在國外企業手中,而他們倒閉破產還將給社會帶來就業壓力和不穩定因素。
這個來自于中國制造行業的故事與當下暴雪、九城和網易三家公司之爭有莫大的相似之處。暴雪把魔獸轉簽給了網易,九城已經巨資投入的服務器等各種設備要么廉價賣給網易(網易這次給暴雪的提成比例一定遠高于九城第一次簽約《魔獸世界》時的比例,網易即使想做善事怕也無力支付九城認為合理的價錢),要么自己作為沉沒成本生吞下。九城一旦倒閉或退市…
也許很多人會說,九城自己不好,早自主研發也不會有今天。試想,在郎先生故事里的企業A,在把所有人力物力投入生產那50萬件衣服的時候是否還有實力和眼光來投入自主研發?企業B和企業C假如在角逐訂單的競爭中勝出,他們是否還有精力和眼光做自主研發?誰又能不保證九城的今天不是網易的明天?
企業大多是短視的,他們朝生暮死的命運更決定了他們只能注重眼前利益。要求企業高瞻遠矚幾乎和要求企業道德一樣,有點苛求。
那么中國企業只能坐等這種悲劇性的命運一遍一遍的在自己、在同行身上重演嗎?郎先生的文章里提供了答案,行業的規范只能靠精英政府制定、或改變行業規則,幫助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爭取主動權,以更高的起點和姿態進入全球經濟。
從九城和網易的故事來看,這個在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老話題現在已經進入網游行業、互聯網行業了。
愿中國網游業走好,愿九城和網易走好。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