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08年2月28日訊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 (Hitachi GST)日前宣布大批量出貨轉速高達5,400RPM、最大容量為320GB的筆記本電腦硬盤新品,此舉進一步鞏固了日立在2.5英寸硬盤的市場和技術領導者地位。日立5K320的產品設計支持消費者和商業用戶同時進行計算、播放電影和音樂、瀏覽照片以及打游戲等多任務需求。該產品恰當地滿足了IT和消費電子制造商在硬盤容量和性能方面的需求。該款新品具有可選裝的大批量數據加密 (BDE)功能以滿足對數據安全要求更高的用戶,以及適用于24×7的全天候工作環境的增強版。
日立5K320的性能可以滿足當今先進的移動設備所需,串行ATA (SATA)接口提供3Gb/s的快速數據傳送速率,可以廣泛應用于主流計算機、便攜式外部存儲設備、小型視頻設備、游戲控制臺及其它高級移動設備領域。
日立5K320通過加強設計,包括高度感應熱懸浮控制技術(TFC)、改進的傳動鎖存裝置和第四代垂直記錄(PMR)磁頭技術,提升了硬盤可靠性標準。這些功能夠防止用戶數據因意外跌落、碰撞和粗糙處理而造成的損壞。硬盤還配有TrueTrack™技術,在高度震動或撞擊的環境中提高尋道精度。這些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了業內領先的400Gs工作震動保護。
日立5K320不僅性能出色,而且低能耗表現優秀。硬盤讀寫能耗僅為1.8W,待機能耗為0.55W,這意味著筆記本電腦“不插電”狀態下的工作時間可以更長,硬盤預期壽命也能延長。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消費類及商用硬盤總監Larry Swezey表示:“日立5K320滿足用戶對大容量硬盤不斷增長的需求,這些硬盤是當今筆記本電腦、外部存儲設備、游戲控制臺和其它移動應用領域的核心。日立 5K320可選裝的大批量數據加密功能,更幫助用戶防止數據被盜,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
日立5K320有單碟和雙碟兩種配置,容量在80GB至320GB之間。320GB的版本可存儲長達320個小時的數字視頻、160個電腦游戲或80,000首4分鐘的歌曲。日立還提供增強版本(EA)的硬盤,旨在滿足在24×7全天候低處理量工作環境的需求,如刀片服務器、網絡路由器、售點(POS)終端和視頻監控系統。
大批量數據加密
日立 5K320硬盤可選裝大批量數據加密(BDE)功能,提供硬盤級的數據安全保護。以前,用戶可以通過基于軟件的加密或系統級密碼來保護硬盤上的數據。與之相比,硬盤級加密提升了性能和安全系數。
日立與鳳凰科技(Nasdaq: PTEC)近期宣布在采用日立硬盤的筆記本電腦上合作推出下一代移動電腦安全保護功能。在采用鳳凰科技 FailSafe™防盜服務的筆記本電腦上配備日立 5K320,電腦所有者可以追蹤、遠程禁用和安全擦除硬盤,由此保證筆記本電腦上存儲的關鍵數據受到保護。日立加密技術與鳳凰科技的FailSafe技術相結合構成了這種創新安全解決方案的核心。
技術規格:
日立5K320
320/250/160/120/80 GB
高度:9.5 mm
每分鐘5400轉
最大磁錄密度:每平方英寸2500億單位
2/2/1/1/1張玻璃盤片
4/3/2/2/1 個TMR磁頭
非作業震動:1000 G/1ms
作業震動:400 G/2ms
平均延遲:5.5 ms
平均讀取時間:12 ms
工作待機功耗:0.8 W
低待機功耗:0.55 W
串行ATA 3.0Gb/s, 1.5Gb/s加密
重量:102//95克
一般待機噪音:2.4 Bels
一般作業噪音:2.6 Bels
上市情況
日立 5K320現已全球上市。增強版硬盤預計將在2008年第二季度上市。
關于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致力于開發領先的硬盤驅動器設備,以存儲和及保護全世界有價值的數據。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由硬盤行業先鋒創建而成,通過提供高價值、高存儲容量的存儲方式,滿足用戶在辦公室、家中及戶外的需求,使用戶能夠全面融入數碼生活。憑借研發、設計及制造的垂直整合實力,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向全球客戶提供領先技術及高質量產品。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全球擁有33,000名員工,致力于提供全系列的硬盤存儲產品,適用于臺式電腦、高性能存儲系統和服務器、筆記本電腦及消費電子設備。如欲了解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的更多信息,請瀏覽公司網頁 http://www.hitachigst.com。
關于日立
總部設于日本東京的日立集團(NYSE:HIT/TSE:6501)是全球領先的電子產品公司,擁有約384,000名員工。2006年財政年度(截至2007年3月31日止) 的集團綜合營業額為102,470億日元(約868億美元) 。日立提供各類市場的全系列的系統、產品及服務,包括:信息系統、電子設備、電力及工業系統、消費產品、材料及金融服務。
當提及硬盤容量時,1 GB相當于10億數據單位,1 TB相當于1,000 GB。存取容量可能略低于此值。
(新聞稿 200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