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MC將閃存技術引入企業級存儲市場,到IBM、HP也將這一技術應用到自己的服務器上;從朗科發布國內首款SSD固態硬盤,到百度以固態硬盤替代傳統硬盤作為服務器存儲介質……今年的閃存市場呈現出一種炙手可熱的狀態。
據市場分析機構iSuppli公司預計,到2012年,固態硬盤銷售量將由今年的不到200萬塊激增到9000萬塊,同期內銷售額將由3.12億美元增長到100億美元。
“在CPU升級已經不再能挑動市場神經的今天,固態硬盤的適時出現,讓它不經意地扮演了IT寒冬的火矩手角色。”盛道咨詢的分析師認為,固態硬盤已經從CPU手中接過了影響IT市場的接力棒,它讓CPU至少暫時被市場所遺忘了。
固態硬盤的前景看上去一片美好。不過,種種跡象表明,這種美好的前景可能與國內廠商沒有多大關系,固態硬盤在接過“CPU第二”的大旗的同時,也接過了“只有巨人才能玩的游戲”的本性,國內廠商要分得這杯羹卻并不容易。
“像一次陰謀”的集體亮相
在2008年1月初開幕的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上,各大主流半導體廠商悉數展出了各自的固態硬盤(SSD),固態硬盤也成為當時曝光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在CES開幕的當天,韓國三星公司現場發布了2.5英寸128GB固態硬盤,讀/寫速度分別達到100MB/s和70MB/s。SanDisk也緊隨其后推出了一款1.8英寸72GB固態硬盤,并特別注明該款產品將應用于筆記本電腦產品。同樣,RiDATA也趁此機會發布了自己的固態硬盤產品——128GB的SATA 2.5英寸固態硬盤。作為全球閃存領域的另外一個巨頭,英特爾公司不僅早在2007年3月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固態硬盤,在這次的CES展上也當仁不讓,它令人驚訝地推出了只有手指頭大小的微型固態硬盤。
這一切的發生,與其說固態硬盤已經做好全面沖擊PC產業的準備,倒不如說,巨頭企業的集體發力更象是一場編排好的“陰謀”——全球IT行業或許從此步入了固態硬盤替換傳統硬盤的新浪潮之中——而國內廠商中除了朗科等極少數廠商已經開始了SSD固態硬盤的研發工作,大部分企業還沒有注意到一場大的變革已經開始。
國內廠商應走向聯合?
據悉,由于全部采用了閃存芯片作為存儲介質,SSD固態硬盤的速度是傳統硬盤的數倍,同時由于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SSD固態硬盤還擁有抗震性能好,零噪音等眾多顯著的技術優勢。
“SSD固態硬盤是未來硬盤發展的趨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價格,但隨著閃存芯片價格的下降將得到逐步地解決。”朗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如果每1GB固態硬盤的價格以每年60%的降幅——按照這一速度,SSD固態硬盤市場的全球規模將在十年內超過1000億美元。
“目前國內廠商并沒有做好準備,也不知道如何分享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國外存儲和閃存巨頭已經走在前面。”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只有朗科公司一家企業依靠自主技術能力成功開發出了SSD固態硬盤。
“目前國內幾家知名品牌PC及筆記本電腦廠商使用的固態硬盤,都是采用國外品牌的產品。”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國內IT廠商錯過了傳統硬盤的商機,現在正錯過SSD固態硬盤的又一次商機。
“如果國內PC廠商只滿足于再一次組裝電腦,而不想在固態硬盤這一重要部件上分一杯羹,將會錯失一個三十年一遇的戰略機遇。”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國內PC企業和有能力的專業閃存廠商能否聯合,是中國企業與固態硬盤機遇會否擦肩而過的關鍵所在。
中國企業能否“三分天下”?
2006年,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已經吹響了進軍的號角。2006年3月,三星率先發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2007年6月,東芝推出了其第一款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并為其NAND芯片擴展了全新的出貨渠道。2007年3月,英特爾也發布了其首款固態硬盤。
日前,三星公司更發布消息稱,將出價大約58.5億美元收購美國閃存生產商SanDisk,雖然此舉遭到SanDisk董事會拒絕,但三星公司欲最大限度地圈地全球固態硬盤的雄心卻路人皆知。
“目前全球固態硬盤市場已經被日韓企業和歐美企業一分為二,中國企業如果不立足自主研發,只是采購國外企業的現成部件,將再一次淪為國外企業的搬運工。”有分析人士表示,現在該市場才剛剛啟動,中國PC廠商依托龐大的市場,如果和國內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閃存企業合作,完全有機會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目標。
據悉,朗科公司是國內廠商中第一個研發成功SSD固態硬盤的企業。自1999年朗科公司發明全球第一款閃存盤以來,先后在閃存盤、閃存應用及移動存儲領域累計申請發明專利達兩百余項,覆蓋全球幾十個國家及地區,迄今已獲授權專利共計77項,其中發明專利38項。
(新聞稿 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