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點評
  • 6樓 Re: 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
  • CPU市場動蕩不安 08年Intel AMD路在何方

      Intel方面,雙核心賽揚、45nm全線產品即將在全國上市,從目前的定價來看,非常具有殺傷力,而AMD此時拿出了三核心處理器這個奇兵,是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暫時還是個未知數。從IDC剛剛發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統計來看,AMD在07年丟掉了0.4個百分點,市場份額雖然沒有明顯的萎縮,但Core架構帶來的強大壓力已經逐漸開始體現。




      基于K10架構的Phenom處理器在上市初期并沒有收到太好的市場反響,一方面,除了新品太少外(目前市場上的Phenom處理器僅有9500和9600兩款),產品的性能和功耗表現不盡人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此AMD目前要做的是將K10架構不斷改良,一方面努力降低功耗,另一方面則是修正產品bug,推出更多豐富的型號。四核固然是未來的趨勢,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原生四核要擊敗Cor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推出更多、更豐富的雙核、三核產品才是搶占中低端主流市場份額的秘密武器。

      由于Intel已經發布了雙核賽揚處理器,低端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AMD除了三核產品外,是否應該考慮在低端產品線上也進行一定的革新?這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總之,2008,處理器市場的競爭還會更加激烈,Intel、AMD這兩個老冤家還將繼續斗下去。我們相信,三核處理器僅僅是開始,雙核、四核這兩條戰線上的競爭同樣也會更加激烈。
  • 作者:heepoo 2008-10-28 4:18:00
  • 5樓 Re: 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
  • AMD處理器價格暴跌! 水貨沖擊CPU市場
      AMD降價了!

      記得11月份的時候,我們曾報道過,AMD處理器有價無市,大部分型號都出現長期缺貨的情況,然而一進入12月份,AMD處理器的價格就出現了大幅度的跳水。AMD的Athlon 64 3000+從600元左右跌到了接近500元,Athlon 64 3200+也同樣跌到了530元左右的價位上,而中高端的Athlon X2 3600+更是從1150元左右的高位跌到了900元以下,跌價幅度達到了250元。X2 3800+從1400元左右跌倒了1250元左右。X2 4200+也同樣下跌了將近200元。在這短短的1個月不到的時間內,AMD處理器從有價無市,全面缺貨到現在的價格暴跌,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記者的多方了解之下,某知情人士透露,AMD處理器缺貨的原因在于產能不足,為電腦廠商提供處理器,所以無法滿足終端零售市場。而這次價格暴跌也和廠商有關,由于部分廠商的機器銷量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處理器的積壓,為了減少負擔,所以將處理器大量拋售入終端零售市場,造成了目前價格暴跌的情況。

      對于這樣的情況,很多商家大呼看不懂,馬先生告訴記者:“有個客戶過來裝機問價,告訴我X2 3600+只要900塊,我覺得不可能,打電話一問,真的是這個價格,實在搞不懂,前段時間價格還在很高的,一下子怎么就跌了這么多?”長期從事DIY裝機的劉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MD缺貨是常有的事情,貨多了,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也是可以理解了,但是這次的跌價幅度的確有些過大。”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AMD這次跳水式的價格暴跌對于消費者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年關將至,裝機的需求也日趨增大,大家對于處理器的價格關注度也日益增高。而對于整體市場來說,AMD的價格暴跌對于整個處理器市場來說的沖擊的確不小。從長遠的角度來看,2006年對于Intel來說,雖然不能說是完勝,但是的確表現的非常出色,除了低端的賽揚D處理器之外,全新構架的酷睿2處理器的上市也使得大家眼前一亮,迅速占據了中高端市場的龍頭地位。這次的AMD價格的暴跌,從一定程度上搶回了一些市場份額,為2007年的四核大戰做了一些準備。

      AMD的價格暴跌,對于Intel的沖擊不小,市場上的ES版、水貨等處理器也有抬頭之勢。據記者了解,市場上水貨和ES版的處理器量雖然不多,但是還是有不少商家對此樂此不疲。據記者了解的價格情況來看,一塊水貨盒裝Intel酷睿2 E6300的價格只有950-1000元左右,而一塊行貨盒裝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之間的差價高達500元,同樣一塊ES版的差價也在200-300元左右。對于現在整體IT微利時代來說,接近50%的利潤絕對屬于暴利,而很多消費者對此也表示無奈,實在無法辨別。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的Intel處理器有三種包裝:
      第一種:是用散裝CPU加一個風扇,包成的假盒裝CPU,這種盒裝CPU只能保一年,經銷商保修,Intel是不提供保修的。也不可以打8008201100查詢;當然這種也是最便宜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水貨。
      第二種:是香港行貨,這種CPU和大陸行貨的CPU所享有的售后是一樣的,都可以打8008201100查詢,也可以全國聯保三年;不過就是在進入大陸之前,先被拆包,然后進入大陸以后,再重新包起來。也就是大家所比較多見的二次封裝。也有少量的香港行貨流入市場,這類的CPU數量非常少。
      第三種:是大陸行貨,這種CPU可以打8008201100查詢,可以全國聯保三年,原包未拆過。這樣一次封裝的CPU數量比較少。

      據Intel方面介紹,消費者區別行貨和水貨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購買處理器之后,撥打Intel的8008201100電話,提供序列號,就可以直接查詢出處理器到底是行貨還是水貨。所以CBI謹告廣大消費者,不要貪圖一時的利益,而貿然購買水貨處理器,如果出現任何質量問題,Intel是不提供保修的,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要謹慎小心,特別是對于入門級的消費者來說,盡量購買正品行貨,不僅質量有保證,而且有良好的售后技術支持。
  • 作者:曾輝 2008-10-28 3:58:00
  • 4樓 Re: 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
  • CPU——輝煌的今日(Cyrix,IDT,RISE)

    Cyrix

        Cyrix 也算是一家老資格的CPU開發商了,早在X86時代,它和INTEL,AMD就形成了三雄并立的局面。自從INTEL另辟途徑,開發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產品棗5X86。可能是CYRIX低估了獨立研制一塊CPU的難度吧,5X86可以說是一款失敗的產品,沒錯,比起486來說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來說,不但浮點性能遠遠不足,就連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數運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給人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覺。有余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因此我們一般將它看成是過渡產品。

        后來CYRIX見勢頭不對,為了挽回面子,又匆匆推出了6X86系列的CPU,自從Cyrix與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合并后,使其終于擁有了自己的芯片生產線,其成品將會日益完善和完備。Cyrix的6x86是其投放到市場上的與Pentium兼容的處理器。它使用的是PR等級評定來進行CPU的標稱。其PR-133CPU,運行在120MHZ,性能卻同Pentium 133是相同的。但其發熱量巨大。后期發布的是6x86LCPU,該CPU使用的是雙電壓設計,即核芯電壓是3.3,I/O電壓是5V。從而大大降低了CPU的溫度,該檔次的CPU,PR-200+使用的是75MHZ的外頻在150MHZ的時候就提供了與Pentium 200相同的性能,可見CPU外頻的重要性。到了MMX時代,Cyrix推出了他們的MX CPU,這一檔次的CPU全是采用雙電壓設計,頻率從166-233MHZ,到266-300時用MII來命名。Cyrix的MX CPU的整數性能是無與倫比的,但其MMX和FP性能和AMD一樣,都比同檔次的Pentium要差,MX的MMX和FP性能比K6還差,這些好像是Cyrix CPU的一貫特色。其MX的CPU發售的有60、66、75MHZ的幾種,60MHZ的是測試版,66和75MHZ都是正式發行版,為什么有兩種版本呢?因為當時Cyrix還沒與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合并,其生產工藝還不過關,它就把上不了75MHZ的CPU標成同檔次的66MHZ外頻的來賣。

        Cyrix作為非Intel陣營的另一個重要成員,1998年主要是在原有產品基礎上進行改進,推出新的升級產品。1997年Cyrix曾推出了低價位和高集成度的Media GX,促進了1000美元以下PC機市場的興起。Cyrix在1998年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Media GX升級為具有MMX功能的版本。同時,Cyrix對它的拳頭產品6X86MX作了進一步的改進,采用了新的名稱MⅡ,并在1998年4月問世。MⅡ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因此具有更快的內核速度和總線速度。

        而為了繼續向中、低端市場進攻,CYRIX又打算推出最新一代的CPU——Jalapeno。

        Jalapeno的內部與6X86、6X86MX、MII等第六代芯片不相同,完全是一種新的架構。Cyrix發現了對機器性能有影響的內存反應周期瓶頸,于是使用芯片自帶緩存/內存控制器與高速I/O接口,以及縮小芯片體積的方法,減少內存反應時間和增加數據傳輸帶寬(3.2GB/秒),從而加快了CPU的運算。Cyrix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二級I緩沖預示,2個不確定的預測命中;二級D緩沖預示,4個不確定的預測命中;獨立地從DRAM中取得二級I錯誤和D錯誤(25~50%的二級錯誤預示,強制性錯誤時減少預示延遲,256KB做到512KB的工作);自帶內存控制器減少內核到DRAM的存取時間,使Socket7系統的存取時間達到20毫微秒(DRAM存取時間除外),而普通的Socket 7/Slot 1總線只有50毫微秒;內存控制器有32個開放頁,比一般的芯片組還要多;使用RDRAM(Rambus Direct RAM,直接型RambusRAM)。高速處理器受限于縱深管道和二級緩存,Jalapeno的11條縱深管道可達到GHz級,8路互聯交叉256KB二級緩存能工作在與芯片相同的速度下,所以Jalapeno能擁有較高的時鐘頻率。另外,圖形子系統會使用二級緩存來作紋理緩沖區,在進行3D圖形應用時,全速的256KB L2 Cache甚至可以比得上傳統的512KB L2 Cache。

        Jalapeno的新浮點單元是個雙重FPU/MMX結構,它包括了兩個完整的指令管道,獨立的X87加法器和乘法器,因而兩個FPU都支持MMX和3DNow!指令,而且它們不會相互干擾。新內核還集成了3D圖形引擎,這是Cyrix第一次利用雙重FPU來對圖形子系統作優化,再加上CPU內部集成的3D圖形控制器,使Jalapeno得到了極強的三維應用能力。因為M3使用了UMA(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統一內存架構),所以無須再購買圖形幀緩存,而且GART(Graphic Address Remappng Table,圖形地址重繪表)的速度也比幀緩沖快,可謂少花錢辦大事。同時,它亦運用了NS(National Semiconductor,國家半導體)的Mediamatics多媒體輔助技術,增強了DVD的播放。

    下面是Jalapeno的詳細內部結構:

    一,Jalapeno的X86內核技術參數:

        1,雙重X86注冊重命名和亂序執行(2個整數單元、2個FP/MMX單元、1個分支單元和1個讀取/存儲單元)

        2,11個縱深管道(使用0.18微米工藝,時鐘頻率可達600MHz,芯片面積為110~120平方毫米,由NS的南波特蘭市實驗室研制)

        3,分支預測(1K入口,擁有7位歷史記錄和預測ROM的4路BTB,16K返回堆棧入口)

        4,16KB,4路IC,2個不確定的預測命中

        5,16KB,4路雙端口DC,4個不確定的預測命中

        6,256KB,8路二級緩存,8個不確定的預測命中

    二,Jalapeno的指令解碼步驟:

        1,從BTB中取得下一條預測指令。

        2,IC和緩沖區流出32字節的數據。

        3,上行的2個完全X86指令進行檢驗和緩沖(先上行2個位于前面的字節,這個過程沒有緩沖預先確定的數據位數)。

        4,解碼和流出要運算的數據(本過程僅用了1個內存操作周期)。

        5,指令解碼到內核中。

    三,節點數據發送

        1,每條指令將映射到1,2或更多的節點中(每個節點包含來源地址、目標地址和控制代碼)。

        2,數據將并列地上行到2EX、1AC、1BR和2 FPU節點中。

        3,大多數指令都可以通過兩個并行處理單元雙重流出(這些指令包括padd reg,mem/pand reg,reg;faddreg,reg/fmul reg,reg; add mem,reg/shl reg,reg; cmp reg,mem/jcc)。

        4,每個節點由檢查、重命名、流出并執行等幾個單元組成。

        5,Jalapeno內共有16個檢查點(96節點)。

    四,分支處理

        1,獨立的分支單元(可獲得更多的內核帶寬)。

        2,標記結果以產生亂序指令。

        3,按順序執行分支。

        4,在分支執行和開始改正錯誤時把其它錯誤分離。

        5,在12個時鐘周期內改正錯誤。

        6,分支執行后刷新BTB。

    五,整數運算單元

        1,完全管道架構。

        2,大部分執行指令和結果都能在1個時鐘周期內到達雙處理單元。RCL/RCR/BSF/BSR需要2個時鐘周期,整數乘法(MMX乘法)需要8~12個時鐘周期,整數除-1的每位商結果需要1個時鐘周期。

        3,使用整數乘法和除法對整數進行并列執行操作。

      &nbs
  • 作者:,v k 2008-10-28 3:19:00
  • 3樓 Re: 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
  • 風云濟會,大浪淘沙——CPU市場動向 

        大家都明白到,作為計算機的核心部件,CPU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它也是PC中利潤率最高的部件之一。早在1981年,當“藍色巨人”IBM選擇Intel公司的8088作為首臺個人計算機的CPU時,Intel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上帝給了這個“小人物”成為“巨人”的最佳機遇。多年來,Intel通過不斷更新其產品線,使PC工業從286、386、486進入到了今天的PentiumⅡ時代,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不過,時至今日,Intel在CPU市場中的絕對優勢地位已被動搖,AMD、Cyrix等兼容廠商正在搶奪本屬于Intel的CPU的市場份額。

        據PCData的統計資料表明,1997年7月~1998年6月,Intel與其對手AMD處理器的市場占有率形勢逆轉。在1997年時,Intel在一般PC處理器市場占有率為91%,但到了1998年,Intel的占有率已跌至60%;而其競爭對手AMD,1997年在一般處理器市場的占有率低于10%,但在1998年,卻上升到34%。而在低價PC處理器市場,Intel與AMD的交替現象更為明顯。在1997年中,Intel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2.3%,但在99年,其占有率減為34.6%,降低了約33%,而AMD的占有率則從1997年的3.6%上升到1998年的51.2%,上升近50%。業界人士指出,目前主機板發貨量中,采用AMDCPU主機板大幅超過IntelCPU的主機板,預計在低價PC芯片市場上,非Intel陣營將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

        另據IDC預測,未來5年內,高于1000美元的PC市場增長在10%,而更低價位的PC,市場增長將高達55%。但Intel一貫是高利潤經營模式,高端芯片的利潤是80%,而低端產品只有50%左右。經營低端產品不僅是利潤下降,更主要的是沒有市場優勢。Intel在1000美元PC芯片市場的份額只有45%,相比之下,Intel在1500美元PC芯片市場的份額就高達99%。盡管如此,基于以下兩個因素促使全球芯片巨人Intel必須跟進低端芯片市場。其一是21世紀是泛運算時代,計算機隨處可見,這意味著一大批大眾化運算裝置的興起,這類裝置將采用價格低廉的嵌入式芯片,另一方面,近期PC銷售的熱點仍是1000美元以下的低價PC。為了迎接其他芯片廠商在低價PC領域的挑戰,Intel在98年4月份發布了針對低價芯片市場的Celeron處理器。

        但首款Celeron芯片的推出對Intel似乎并沒有起多大作用,這種匆忙推出的沒有存儲器的PentiumⅡ處理器,與價格相同的AMD同類產品K6相比,速度要慢20%。其結果是,今年第二季度Intel交付了100萬片Celeron,它的對手AMD和Cyrix共有400萬片低端芯片入市。針對于此,Intel又推出了CeleronA、Celeron300和Celeron333。與第一代Celeron處理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們具有128KB二級緩存,有了它,Celeron300與Celeron333處理數據的速度將加快許多,甚至能與PentiumⅡ300及PentiumⅡ333處理器相媲美。但有的分析家認為,Intel推出的300ACeleron與333ACeleron處理器,要搶回AMD擁有的低價PC處理器市場并不容易,因為CeleronA系列產品的特性與AMD的K6?系列產品相比,市場區別性不高。此外,AMD今年第三季度K6芯片生產量可提高到330萬片,市場份額還會增加,而到98年圣誕節Intel新版Celeron滿負荷生產之后,Intel進軍低端芯片市場的份額增長也只有每年1%的速度,并會一直延續到2002年。

        需要說明的是,Intel推出的Celeron是一種低價位的Slot1型處理器,它證實了Intel完成從Socket7型處理器轉移到Slot1型處理器的意圖。對于Intel來說,Slot結構實際上是按市場需求進行處理器產品線細分的產物。正如采用Slot2的Xeon處理器專用于中、高檔服務器一樣,采用Slot1的PentiumⅡ、Celeron用于普通臺式機。采用Slot1體系結構的CPU使用了不少新技術,它可以有效地解決電磁輻射問題,輕易地將工作外頻從66MHz提升至100MHz,在多重處理器的設計上,比平面的Socket7擁有更短的布線距離,可大大降低主板設計難度和工作能耗。不管Intel承認與否,Slot1技術作為一種專利,是阻止AMD等廠商競爭的殺手锏,同時,為了更充分地發揮Slot1的作用,Intel已宣布不再支持Socket7。從目前計算機市場發展的情況看,Slot1是略占上風,這證明,盡管競爭激烈,但Intel在X86處理器市場老大的地位還是站得很穩。

        說到Intel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恐怕非AMD莫屬。AMD從386起開發自己的產品,但仍使用Intel的微代碼,到了486才是完全由自己設計的CPU。1995年底,收購NexGen之后,以NexGen設計的K6為核心,配合AMD原先的Pentium接口電路,加上Intel授權的MMX功能,尺寸只有162mm2。1997年4月正式發表了166、200、233MHz三種版本的K6與Intel抗衡,并在1997年5月Intel推出PentiumⅡ以前,至少維持了一個月的CPU性能的領先。

        為了保持與Intel的競爭,AMD在整個1997年始終保持其K6芯片的價格比同等PentiumMMX芯片價格低25%。而從1998年第一季度開始,AMD以0.25mm工藝正式量產266MHz和300MHz的K6與PentiumⅡ對抗,特別是采用3DNOW!技術350MHzAMD-K6-2處理器的發布,使得AMD可以挑戰Intel的高端PentiumⅡ。3DNOW!技術是一組指令集,有21條指令,這一創新的擴展指令集突破了傳統個人電腦三維圖形計算數據傳輸的瓶頸,能夠發揮更高的三維圖形及音頻性能。除此之外,為了迎接Intel新型Celeron處理器的推出,AMD將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含256KB二級高速緩存,主頻為350MHz~400MHz的AMD-K6-3處理器。

        AMD等公司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承認,據ZDMarket對20多萬家美國企業所作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到98年6月,AMD和Cyrix兩公司在一起出售的微處理器已占有低價PC市場的60%。另外,為了在與Intel的競爭中取得價格優勢和為其380MHz及400MHz芯片的上市作鋪墊,AMD在98年10月底開始全面下調其K6-23-D處理器的價格。除上述之外,面對IntelSlot1體系結構的挑戰,AMD、VIA等廠商聯合推出了Socket7的升級產品──Super7體系結構。該體系的最大優勢在于在保證與原有Socket7兼容的情況下實現了某些Slot1的功能,如支持100MHz工作外頻,同時支持AGP和USB界面。另外,由于技術簡潔,此類芯片在價位上比PentiumⅡ要略有優勢。目前,AMD已經推出了基于Super7體系結構的K6-2-400處理器。

        另外,AMD的K7芯片99年開始上市之后,預計它將成為目前市場上Intel最高檔芯片的替代品。同時,按照AMD的一貫策略,K7的定價將比其同檔的Intel芯片便宜25%。K7芯片將采用一種稱為“SlotA”的新處理器接口。SlotA在機械上與Intel的Celeron和PentiumⅡ使用的Slot1接口一致,但采用不同的系統總線結構,這意味著兩家公司的芯片不能用于同樣的主板。K7芯片將采用從DEC購得的EV?總線技術,而Intel仍采用其專有的P6總線結構。

        在CPU市場,提起Intel的競爭對手,除了AMD,就應該算是Cyrix了。他們在CPU市場呈三權分立的格局并各有特點。Cyrix于1996年推出6X86,1997年6月推出6X86MX(原稱為M2)。Cyrix自從為Compaq生產世界上首臺1000美元以下PC提供MediaGX微處理器后,一直在業界強調大力推進低價位、高性能電腦芯片的市場成長率。97年11月,國家半導體(NationalSemiconductor簡稱NS)與Cyrix合并,98年8月底,NS在美國緬因州的SouthPortland廠房已采用先進的0.25mm工藝技術生產CyrixMⅡ及MediaGX處理器,并在98年9月開始供貨。預計該廠房的處理器產量可在今年第四季度提升至NS半導體總產量的75%,工藝技術明年可達0.18mm。CyrixMⅡ強調的是Cashes,不但比Pentium多了一倍,而且是64KBunified加上256bytesinstr-cashe。在IBM發布的Benchmark中,除了PR233與IntelPentiumⅡ數據相同外,其他都比MMXPentium及AMD-K6出色;Cyrix的Ben
  • 作者:博 2008-10-27 22:20:00
  • 2樓 Re: CPU市場: 07年四季度AMD/Intel微處理器共占93.1%
  • AMD三核成績泄露 未來CPU市場路在何方



    從去年AMD發布原生四核Phenom處理器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為了解決K10架構良品率太低,AMD將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頗具想象力的三核心處理器。我們知道,處理器的核心按照常理應該是呈幾何數增長,從單核到雙核、再到四核、八核、十六核,AMD卻“背道而馳”宣稱要推出三核心處理器,的確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就在業界對AMD的猜疑不斷之時,互聯網曝光了它們的三核心處理器的測試成績。在現實面前,猜忌似乎已經沒有必要,因為AMD用事實證明了三核心并非憑空捏造,默認主頻為2.3GHz的Phenom三核處理器在搭配GeForce 8600GTS后,3DMark 06取得了5772的成績,CPU子項目得分為2529。

      這個成績應該算是非常不錯的,AMD曾表示,三核處理器的價格將介于雙核與四核之間,而目前Phenom 9500的售價已經低至1450元,這表示如果三核處理器上市,它的價格將有望保持在1000-1500元之間,這個價格正好與Intel Core 2 Duo E6550、E6750的相重合,AMD在這個價格區間里恰恰缺乏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如此一來,1000-1500元市場將產生巨大變動。超人氣的環球熱點資訊!擁有建站八年的環球軍事論壇、環球視點、環球水世界、歷史風云、IT頻道等經典論壇。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環球熱訊給你提供最全面的資訊!
      當然,目前AMD要做的還是盡快解決一些已知的bug,因為我們可以從CPU-Z截圖中發現,曝光的Phenom三核處理器仍然是B2步進,TLB bug將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盡管這個bug在日常使用中是不會涉及的。另一方面,目前四核Phenom的功耗表現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如何有效控制三核心處理器的功耗,將是AMD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作者:蕾蕾 2008-4-26 13:01:00
首頁 | 前頁 | 后頁 | 尾頁分頁 1/1 [1]

點評
字數0
姓名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