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興手機: 僑興集團捐價值千萬通訊器材 馳援災區!點評
  • 2樓 Re: 僑興手機: 僑興集團捐價值千萬通訊器材 馳援災區!
  • 國產手機浮現家族巨鱷


        在與國際強勢品牌的競爭中,國產手機之路頗為艱難。可是,來自一個家族的三家公司手握著六張牌照,如果三家聯手,將可能引起中國手機市場的劇烈震蕩
      最近,國產手機有兩個令人比較興奮的消息。
      一是3月底,深圳中天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宣布通過反收購的方式,成功登陸倫敦替代投資(AIM)市場,成為中國手機海外上市的第一家深圳企業。另一個是僑興集團4月宣布,今年在手機領域投資將超過6億元人民幣,在研發、質量、銷售、營銷等領域全面挑戰洋品牌。
      這兩個消息的發生地隔著千山萬水,即放在一起,兩者的相同之處也不過都是地道的國產手機。然而,這兩家公司的老總卻同屬福建晉江市靈源曾林村的吳姓家族,而這個家族的另外一位神秘人物也掌控制一家國產手機公司—天時達。一個擁有6張手機牌照的國產手機第一家族漸漸浮出水面,進入公眾視野。
    六張牌照
      僑興集團有三張手機牌照:旗下僑興電訊工業擁有一張GSM牌照,其控股的中電通信(CECT)公司還擁有GSM和CDMA兩張手機牌照。天時達擁有兩張手機牌照,加上中天通訊的一張,6張手機牌照竟然都屬于一個吳姓家族。
      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和深圳天時達集團的董事長蔡清楚兩人是親兄弟,深圳中天通訊董事長黃朝暉的母親則是前兩人的親姐姐。國產手機第一家族浮出水面。
      僑興和天時達都是做電話機起家的,天時達的歷史要悠久一些,中天通訊在三者中是晚輩。
      1982年,蔡清楚在香港投資創辦了天時達公司,生產按鍵電話機,是亞洲最早生產按鍵電話機的廠家之一。1994年取得電話機在中國國內的內銷銷售權,1997年天時達無繩電話在市場銷售中位居同行第一名。1998年,天時達移動公司成立,1999年研制生產出第一臺手機TS288。
      1999年,信息產業部發放第一批9張手機牌照,天時達成為當時拿到牌照的唯一民營企業。2006年6月,天時達旗下松訊達中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又取得一張手機牌照,之后接連推出了6款TSD手機產品,當年就實現了80萬臺的銷量。
      吳瑞林的僑興集團創建于1992 年,主要從事通信終端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大型的電話機、手機等通信終端產品制造企業。旗下擁有僑興電信工業有限公司、僑興名品科技有限公司、僑興羅氏凈化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僑興在固定電話方面也有值得驕傲的成績:1995年至2005年,僑興電話連續十一年位居全國前二位,其中1999年和2004、2005年產銷量還躍居全國第一。
      2002年3月,僑興斥資3.16億收購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手機),進入GSM、CDMA手機領域。2006年6月,僑興獲得國家發改委下發的僑興COSUN品牌手機牌照。由此正式構成“僑興系”手機——“中電通信CECT” 和“僑興COSUN”兩大品牌手機。
      而最晚出道的黃朝暉當初即是在天時達公司北京代表處負責政府公關事務。2001年底,黃朝暉在深圳成立中訊廣通公司,并于2002年推出中天ZTC全系列手機。2003年,中訊廣通公司更名為深圳中天通訊公司,同時黃朝暉正式離開天時達公司。
      此后,黃朝暉即在江蘇南京、江西南昌和浙江杭州先后成立了3家直屬分公司和手機研發設計中心。2005年7月,中天通訊順利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GSM牌照,中國手機第一家族第六張牌照誕生。此時,中天通訊已在國內擁有12條手機裝配和生產線。
    一個家族
      僑興集團掌門人吳瑞林和深圳天時達集團的董事長蔡清楚之間雖然有著血緣關系,但據知情人士了解,吳姓手機大家族源于吳姓電話機家族,而最初的源頭是蔡清楚。回顧兩人的奮斗史,期間有過短暫的攜手,但最終卻分道揚鑣。
      蔡清楚,原名吳清楚,1946年出生于晉江靈源曾林村。初中畢業后,吳清楚留村當起了民辦教師。1974年,吳清楚投靠了香港的舅舅,在一家漂染廠工作,并隨了舅舅的姓改名蔡清楚。
      當時他在日記里寫道:“社會是個大舞臺,人是舞臺的演員,既然上了大舞臺,就做優秀的演員。”1982年,蔡清楚靠辦收音機廠淘到的第一桶金轉戰通信終端產業,成立了天時達公司,幾經努力,逐步打造出一個龐大的電話王國,成為國內最知名的電話機生產廠家之一。然而,電話機行業的微利時代也在20世紀90年代末突如其來,轉型成為必然的選擇。
      那時,國內的手機多是從臺灣、日本、韓國手機制造商中進口手機成品,貼上自己的牌子就直接銷售。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國產手機,尤其是對民營企業。蔡清楚卻認定手機的普及將是未來的趨勢,有著巨大商機。1998年,蔡清楚注冊成立天時達移動通訊工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從事手機生產。
      然而,進軍手機行業的蔡清楚甚至不知道生產手機還要牌照。以為做手機與做無繩電話一樣,只要在工商局注冊就行的蔡清楚在沒有手機牌照的情況下,就投資2000多萬元買來設備,進行自主研發和生產,次年便研制出第一款TS288手機,投放市場便首戰告捷。
      直到有一次,一位郵電部官員到天時達視察,驚奇地發現他們居然已經開始生產手機,就提醒要有牌照才能生產。“牌照在哪里審批?”蔡清楚趕緊派人去北京問,后又到廣東工商局、深圳計委。再后來,深圳、北京都派專家來看,覺得他們設備最全,評價很高。1999年,信息產業部發放第一批手機牌照9張,天時達公司是當時拿到牌照的唯一民營企業。
      吳瑞林則是蔡清楚的親弟弟,1952年出生。1972年,吳瑞林在福建安海鎮創辦了一家五金廠,1980年又創辦了福建安海鎮服裝工業總公司。
      1985年,他辛辛苦苦創辦的服裝廠因為***跨掉了,并且背負了巨額的債務。曾經笑臉相迎的左親右鄰一夜之間形同陌路,就連孩子們在學校的座位也從第一排調到最后一排去了……種種壓力迫使吳瑞林不得不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出逃”。服裝廠經營失敗后,吳瑞林投靠了回內地投資的大哥蔡清楚,在深圳一個電話機生產廠擔任車間主任。
      在深圳的這段時間,吳瑞林積累了豐富的電子制造業經驗和僑興集團最原始的資產。1992年,40歲的吳瑞林與蔡清楚分道揚鑣,離開深圳到惠州創辦了惠州僑興電訊工業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創辦僑興環球電話有限公司。
      當時,惠州正處在開發期,各類工業成本如水電房租、勞動力等很低廉,優惠政策也多。而且,惠州已有TCL、德賽電話兩大巨鱷,正在成為全國電話機生產基地。吳瑞林的選擇是正確的。1995年,僑興電話機產銷量雄踞全國第二,1999年僑興環球電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那里上市的民營企業,當年,僑興電話機產銷量占到國內第一。
      蔡清楚和吳瑞林兩人對中國電話機產業的影響極其深遠,電話機行業由此誕生一個龐大的福建泉州系。“目前從事電話機生產的,福建泉州人占了六至七成。”深圳中諾電子公司物資部總經理洪俊毅說,中諾也是福建泉州系一員,去年電話機銷量超過1400萬部。
    歡迎走進我的博客!分享我的生活!


    愛生活、愛自己,快樂是我的人生宣言。每一天醒來,對著太陽微笑,我是最幸福的。

    UID37199 帖子34187 精華581 積分89764 武力28788  魅力32188  頭銜通信學子 閱讀權限102 來自北京 在線時間2431 小時 注冊時間2005-2-19 最后登錄2008-6-3 查看詳細資料
    TOP
    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66天 


    瀾溪
    小玩子


    社區管理員



    快樂的云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2# 大 中 小 發表于 2007-5-29 15:29  只看該作者
    資本玩家
      吳瑞林在這個家族里被公認為“頭腦較活”的人物,從最早登陸納斯達克的民企到入主中電通信,吳瑞林非常懂得利用資本。
      1999年2月17日,“僑興環球”(NASDAQ:XING)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舉募得890萬美元,開創了國內民營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先河,一度成為納斯達克最耀眼的明星股,2001年輝煌時股價最高飚升到71美元。
      然而,吳瑞林的僑興環球是依靠中國市場強勁增長的固定電話業務打動了挑剔的海外投資者。但在2003年,同樣是因為固定電話業務增長的放緩,使得僑興環球的業績增長放緩,險些被摘牌。2003年8月12日,無疑是僑興環球電話的轉折點。這一天,僑興環球終于提交了2002年財報,避過了因延遲提供連續的財務報告而遭摘牌的命運。
      在此之前,僑興集團于2002年4月斥資3.2億元收購了中電通信(CECT)65%的股權,但直到2003年2月才正式獲批,因而其手機業務收入沒有并入僑興環球2002年度報表,這差點讓僑興環球從納斯達克消失。
      收購中電通信65%股權,吳瑞林付出了高達70%的溢價,被媒體稱為一次“狂熱的股權轉讓”。對苦于沒有手機牌照的僑興集團,卻完成了自己在手機產業上的布局,一舉擁有了GSM和C
  • 作者:UFO 2008-10-28 4:19:00
首頁 | 前頁 | 后頁 | 尾頁分頁 1/1 [1]

點評
字數0
姓名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