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市場: Intel新技術 將PC電能消耗減少30%以上點評
  • 3樓 Re: 電腦市場: Intel新技術 將PC電能消耗減少30%以上
  • 壟斷巨頭英特爾的“六宗罪”

        在很多行業,都有一對貼身緊逼、打打鬧鬧的歡喜冤家,比如麥當勞與肯德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計算機芯片業也有這么一對——英特爾和AMD。不久前,AMD一怒之下狀告英特爾搞壟斷,暗斗走向了明爭。這場美國官司不僅看著熱鬧,也可以看出點已有草案的中國反壟斷法的門道。

      一對老冤家

      1999年之前,AMD還是英特爾對付TI、Cyrix等對手的合作伙伴,那時AMD只能在低端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然而在1999年這一年中,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AMD從伙伴轉變成了對手,成為英特爾最強的挑戰者。轉變的主要原因就是AMD開發出了Athlon處理器,它以出色的性能改變了AMD自身的產品形象,使其成功地進軍高端PC市場,同時也迫使競爭對手英特爾不得不放棄了一貫有條不紊的步伐而加速產品更新,匆匆之下就推出奔騰三代處理器。新的奔三比上一代奔二并沒有很明顯的進步,使英特爾陷入了比較尷尬的局面,此時AMD的產量問題卻幫了對手一個大忙。Athlon盡管性能出眾,但面市初期,由于產量嚴重不足和隨之造成的價格昂貴,并沒有給AMD帶來多大的實際利益。而且相關的主板廠家,也由于壓力,不敢生產配套主板,導致Athlon配件價格居高不下。

      英特爾趁機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開發出奔三Coppermine,其綜合性能可以與Athlon一較高下。最終,英特爾憑借該處理器重新奪回了失去3個月的“速度桂冠”。

      2003年9月,在成功開發Athlon64FX處理器之后,AMD終于再次獲得了研發領域暫時領跑的機會。英特爾也迅速做出反應,在2004年推出64位處理器,要與AMD決一雌雄。兩家公司不僅在技術上賽跑,價格也成為爭奪市場份額的主要利器。

      目前的數據顯示,按銷量來算,英特爾在全球處理器市場所占份額為80%,如果按銷售額算,英特爾則占了90%的份額,遠遠領先于訴訟原告AMD公司。有人說英特爾和AMD的競爭是一場龜兔賽跑,不過勤奮的烏龜AMD何時才能超過領先的兔子英特爾呢?

      盡管AMD公司推出了64位運算支持和雙核處理器等創新性產品,但在過去三年里其產品市場份額始終沒有很大改善。此次提出反壟斷訴訟或許正是對長期以來被英特爾壓制的一次爆發。今年3月,AMD首先在日本預演了反壟斷訴訟,獲得了十分有利的判決。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認為英特爾通過向NEC、東芝、日立、索尼、富士通提供折扣,打壓對手,扼殺了市場競爭。

      北京時間6月28日,AMD宣布已于近日向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以“采用非法手段阻止計算機廠商購買AMD處理器”為由把對手英特爾告上法庭。此后,美國、歐盟發動對英特爾的反壟斷調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壟斷訴訟大戰真正拉開帷幕。

      英特爾的“六宗罪”

      AMD在向法院遞交的長達48頁的訴訟書中提出英特爾違反反壟斷法的主要罪名有六條。AMD認為英特爾利用直接現金支付、差別定價和市場補貼等手段,強迫客戶簽署排他性協議;用打折、補貼和提供市場開發基金等手段,強迫客戶簽署部分排他性協議;通過區別對待或威脅利誘等手段阻止客戶大量購買AMD處理器;對主要零售商實行限額制度,要求零售商大量存儲或者只能存儲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計算機,限制了用戶選擇的自由;強迫PC廠商和技術合作伙伴聯合抵制AMD產品發布及推廣;向行業技術標準和相關產品施壓。

      AMD認為正是英特爾的差別定價和對客戶威脅報復導致了超過38家的PC和服務器廠商不敢使用AMD的處理器。“英特爾的行為不公正地和人為地搶奪了AMD的市場份額,”訴訟文件中如此說,其中特別提到英特爾以“直接的金錢和有利的差別定價及服務收買了全球最大PC廠商戴爾”,同時,英特爾以折扣和營銷支持的名義向索尼支付了上百萬美元,要求索尼停止同AMD展開業務。2002年,AMD在索尼的業務中所占份額為23%,2003年降至8%,目前基本為零。BestBuy、CircuitCity等主要零售商也受到了英特爾不同形式的威脅和利誘。AMD還認為英特爾已設計了故意降低AMD平臺性能的編譯器。如果發現程序在AMD平臺上運行,就會執行不同的代碼路徑,從而降低AMD芯片性能或導致系統崩潰。

      華東政法學院徐士英教授認為AMD提出的六條罪狀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傳統的反壟斷法規制對象即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限制競爭的行為,二是在知識經濟中不斷涌現的新型壟斷行為,即利用知識產權限制競爭的行為。

      “根據報告來看,英特爾公司的行為在反壟斷法上講是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縱向限制競爭的行為。”徐教授指出,這些縱向限制競爭的行為包括差別對待,排他性協議,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等。另一方面的糾紛主要在于濫用知識產權壟斷權,即利用自身技術壟斷性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市場。臺灣芯片設計廠商威盛與英特爾開展的訴訟糾紛就是典型例子。英特爾在1999年6月份向加利福尼亞圣何塞地方法院對威盛公司提出控訴他們侵犯專利行為。很快,威盛也狀告英特爾的奔四處理器侵犯威盛擁有的處理器中儲存數值資料的技術專利。兩家公司最終于2003年達成和解,結束了多年糾纏不清的官司。

      自由競爭形成壟斷

      英特爾以其芯片業的霸主地位,受到“壟斷市場”的指責已經不止一次了,官司也并非只有AMD這一樁。同樣,作為軟件業大亨的微軟也曾受到反壟斷調查。法律專家均認為這類反壟斷官司必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較量,有時還未等到結果,官司的一方已經在市場中消失不見。因此,我們關注跨國公司的壟斷案件,其意義并不在于誰勝誰負,重要的是通過案件深入理解反壟斷訴訟本身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反壟斷法的立法意圖并非限制企業處于壟斷地位的“狀態”,而是防止企業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阻止他人進入該行業的“行為”。徐士英教授指出了反壟斷案件的關鍵問題: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應該受到反壟斷法制裁,主要依據是它是否利用了獨占優勢排斥其他對手。AMD起訴英特爾能否成功便在于能否搜集到強有力的證據,爭取到相關的PC和服務器廠商的支持來證明英特爾有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和濫用知識產權壟斷權的行為。

      英特爾這樣的行業巨頭,通過自由競爭達到壟斷地位,雖然其市場份額明顯偏大,占有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但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違法。在徐士英教授看來,AMD起訴英特爾是因為AMD認為英特爾濫用其壟斷地位。英特爾壟斷地位的形成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尤其是與英特爾享有的知識產權優勢密不可分。英特爾掌握了制造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技術,雖然其他企業如AMD等也擁有此項技術,但所占市場份額不大,無法對其構成威脅,從而形成英特爾自然壟斷的局面。在美國的反托拉斯法中,將由于資源條件的分布集中而無法競爭或不適宜競爭所形成的壟斷稱為自然壟斷。回顧反壟斷法的發展歷史,在18、19世紀的美國,鼓勵充分競爭,壟斷是受到保護的,直到20世紀,競爭過度,壟斷寡頭威脅到國家利益,政府不得不制定出反壟斷法來限制其權利,防止其對公共利益的侵害。而就我國情況來看,企業從自由競爭開始形成壟斷地位已經不太可能,因為我國市場目前所呈現的狀態為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并存,美國經歷的兩個發展階段在我國卻互相交織著在同時期出現。因此,對我國的企業和反壟斷法方面的學者來說,正確認識市場秩序和立法任務的現狀顯得尤為重要,與此相比,英特爾和AMD官司的勝負倒不那么關鍵。

      壟斷權角力知識產權

      無獨有偶,繼威盛與英特爾的官司后今年1月,英特爾以侵犯軟件著作權為由將深圳東進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告上中國法庭。東進迅速反應,于3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英特爾壟斷的訴狀,這起事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跨國公司第一次在中國本土狀告國內高科技企業侵犯知識產權,而且索賠數額巨大(英特爾公司要求深圳東進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賠償796萬美元,約合6578萬元人民幣),另一方面是因為此案被認為是跨國公司利用保護知識產權以達到市場壟斷目的的一個典型案例。專家認為,英特爾選擇在國內起訴東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的反壟斷法目前尚未出臺,并且尚處在立法階段的反壟斷法也應該關注跨國公司利用專利技術壟斷市場這一新的現象。

      徐士英教授認為,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分屬兩個不同的法律部門,知識產權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通過確認所有權來鼓勵革新,促進經濟增長。而反壟斷法的目標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權利人的專有權和排他權,消除市場競爭中的反競爭行為,以維護市場自由機制。從性質上看,知識產權法以維護私益為目標,反壟斷法則以社會為本位,旨在維護社會公益。為了在這兩類不同性質和不同領域的法律分支之間調和矛盾,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將知識產權設計為合法的壟斷權利。我國的《反壟斷法》草案已經完成,徐教授透露草案將于今年10月進入全國***第一次討論。在草案中已經考慮到知識產權與壟斷權的問題,但是徐教授指出還應當把規定具體化,對知識產權壟斷權濫用的表現形式加以詳細規定。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創造發明,保護知識產權的壟斷性,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國外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利用其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遏制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 作者:寶爺 2008-6-19 15:40:00
  • 2樓 Re: 電腦市場: Intel新技術 將PC電能消耗減少30%以上
  • AMD轉向陣地戰 在中國蠶食英特爾市場份額


        AMD正在中國大幅蠶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調查機構Gartner的一份最新市場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AMD在中國整機市場的總體份額達到28%,同比增長了6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一年以來,AMD每個季度的總體市場份額都在上升,服務器、臺式機、筆記本三個領域均獲得增長。其中,AMD在筆記本市場的份額增長幅度最大,第二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將近一倍;AMD在消費臺式機市場的份額最高,已達到 43%。而來自渠道的有關消息顯示,AMD在中國處理器零售渠道市場的份額已超過50%。

        據悉,在中國的成功讓整個AMD都非常興奮,最新內部消息表明,AMD將很快在其他大區推行“中國模式”,各大區直接向董事會辦公室匯報,以提升決策與運營效率。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里,英特爾在中國明顯加大了對AMD的市場攻勢,楊旭回歸任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英特爾中國大區獨立、酷睿發布等等,都是英特爾反攻AMD的重要戰役。但在這種情況下,AMD仍然能夠從英特爾手中搶到市場份額,表明AMD中國團隊經過四年歷練之后已經具有很強的戰斗力,同時證明AMD與中國OEM合作伙伴的關系也經受住了對手反攻的考驗。

        AMD在中國的策略,2007年可以看作一個分水嶺。2007年以前,AMD主打 “游擊戰”,即逐一策反英特爾的OEM合作伙伴;2007年以后,AMD拿下了主流一線廠商,完成OEM市場的布局,這時就全面轉向了“陣地戰”,特點就是對每個OEM合作伙伴深度挖掘和加大合作力度,提高AMD在其產品中的市場份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OEM廠商高層表示,跟AMD合作才真正找到了做客戶的感覺,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擴大了跟AMD合作的深度。而且一旦在處理器上確立了“雙供應商”的模式,自己的談判砝碼也加重了。

        分析人士認為,AMD中國的成功是必然的。AMD的CEO魯毅智一開始就把大中華區放到了一個特殊位置,提出了“AMD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策略。從郭可尊擔任AMD大中華區總裁開始就取得了向魯毅智直接匯報的特權,使得中國市場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去年底,郭可尊升為AMD全球高級副總裁,更是直接進入了AMD全球的核心管理層,而團隊中的其他高管也因業績突出而晉級。
  • 作者:大 2008-6-19 15:22:00
首頁 | 前頁 | 后頁 | 尾頁分頁 1/1 [1]

點評
字數0
姓名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