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催動下,國內市場正掀起一場以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從而為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確立航標。
作為中國智能制造首批試點示范項目和西部唯一一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的承擔單位,長虹曾積極參與智能制造國家標準的的起草與制定十余項,為行業智能制造模式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10月28日,長虹智能制造再出發,繼建業60周年戰略轉型暨產品發布會之后,長虹總投資5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四川綿陽高新區正式開工,致力于探索智能制造行業發展新模式,為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指引方向。
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模式落地 創行業領先模式
當下,傳統制造模式正悄然轉變,制造業整體轉型同時,催生出大規模個人化定制這一新興模式。而長虹獨創的新型多階段混聯離散型生產模式正是對這一新興模式的探索,通過生產信息化系統、柔性生產模式、智能設備集成、虛擬仿真等工具,提升小批量多批次訂單、C2M個性化定制的制造能力,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制。
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便是長虹探索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模式的第一步。據了解,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的智能車間,便是采用立體化物流傳輸系統、物資智能化ID管控系統,實現物料JIT自動配送。應用高度自動化的工業裝備,搭載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系統,提升生產制造全過程的自主調度、自主管理、自主決策能力,構建行業 一流的高效、敏捷、柔性、智慧的智能制造系統,適應各類產品的大規模定制生產。
智慧倉儲則是采用高位立體貨架、巷道堆垛機、自動輸送機、AGV等智能化裝備 及倉儲管理信息系統,構建國內一流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降低貨物破損率,確保物資“先進先出“、溫(濕)度精準管控,實現存取自動化、操作無人化, 提升倉儲整體運營效率。
明確未來發展方向 構建產業園發展藍圖
在建業60周年戰略轉型暨產品發布會,長虹明確了將持續深化以“新三坐標”為指引的智能戰略,聚集優質資源重點發展信息家電、產業服務、軍民融合等“三大主業”板塊,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而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是長虹建業60周年宣布全面實施產業布局調整后的第一個大動作,建成后,也將持續深化以“新三坐標”智能戰略為指引,聚集優質資源重點發展三大主業,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據長虹負責人介紹:“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以自動化、信息化為核心,致力于探索智能制造執行系統和工廠自動化,包括智慧顯示終端產業、智慧能源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
未來,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也將繼續關注智能制造智慧顯示終端項目,基于現代生態工業園區規劃設計理念,運用IE(精益咨詢)+IT(信息化)+AT(自動化)技術,集成企業信息化系統,借助立體智能倉儲系統,依托云服務平臺,構建高效、協同的智能化生產模式,建成中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綠色能源智能工廠。
其中,一期工程將聚焦高性能長壽命的堿錳電池產業,項目建成后,堿錳電池產業穩居全國前三,位居全球第五。二期工程以高倍率新型圓柱鋰電池為核心,打造西部領先的鋰電池智能化綠色工廠,以期全面優化長虹產業布局,提高長虹智能制造技術水平。
多方資源協同 打造合作共贏局面
據了解,長虹產業布局調整項目中,共規劃建設涵蓋經開區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雙創產業園在內的全產業鏈智能制造科技園區。總投資近百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規模約1000億元。其中,智能制造產業園建成后,便可實現年銷售規模約350億元、平板電視年產600萬臺、網絡產品年產700萬臺、堿性電池年產13億只。
而設備制造商、制造類企業、服務提供商和政府可共組生態系統,實現聯合創新,構建完善延伸上下游供應與服務配套協作的完整產業鏈條,共同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這意味著,智能制造產業園建成后,長虹上下游企業、合作友商等多方協同者都將因此而受益,達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的落地開工,對推動中國家電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伴隨著長虹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發展壯大,必將推動長虹和蘇寧的合作加速邁入新階段、攜手開啟新篇章。”
“作為中國證券行業的大型投行,申萬宏源將會發揮自身優勢,繼續深化與長虹的合作,共同打造新時代資本深度合作的典范。”申萬宏源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長虹上述負責人也表示:“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巨大的產業規模與先進的智能制造體系,將有助于全面優化長虹產業規劃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技術水平,進而推動公司現有產業的持續發展和良性增長。”
或許,未來智能制造產業園還將推動長虹在2025年甚至更早的時候實現主要產業穩居國內第一集團;培育一批細分行業冠軍或隱形冠軍;利潤總額在2020年20億的基礎上實現倍增;銷售規模在2020年1500億的基礎上增長到2000億元的“做強、做優、做大”的發展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園區建成后,長虹也將繼續扎根在綿陽這篇投資熱土上,推動綿陽產業布局的優化升級,為綿陽乃至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智能制造業的探索前進開啟新章程。
(新聞稿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