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的新旗艦 U11上市火爆,可謂打了個翻身仗。驍龍835處理器,5.5英寸2K屏,輔以4GB RAM+64GB ROM旗艦配置以及創新性的技術:Edge Sense、Usonic、人工智能和水漾玻璃設計, 再加上4599元的定價,想不火也難。
HTC多年來一直是國產手機“致敬”的品牌,現在,在國產手機陷入價格競爭,打造新概念,炒作噱頭的時候,HTC這個老牌勁旅還是踏實、低調務實去打磨技術和產品,從U11的市場表現來看,也算是付出終有回報。今天,就給大家解讀下U11的幾個新技術。
新的人機交互方式Edge Sense
U11最引人注目的創新之一無疑就是“雙邊觸控”。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戶只需輕輕一握就可以實現某些手機上的功能,例如打開拍照、微信等一些常用應用,而且它支持自定義長握持、短握持的不同功能。
其實 “雙邊觸控”的本質上是大屏手機全新的人機交互。近年來,各家手機廠商在系統差異化上都在下功夫。很多看似全新的人機交互層出不窮,比如雙擊亮屏、三指截屏、搓屏幕邊緣清空程序等等。單獨拿出來,似乎每種交互形式都很易用,但實際在長時間使用中,這些操作都很難成為主流。究其原因,用戶學習成本太高。舉個例子,為什么眾多APP的菜單列表都在模仿微信和一些大公司的成熟產品,并非其他公司產品經理創新不足,而是為了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如今不需要任何指點,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滑動手機屏幕,可以實現解鎖,就是這個道理,想必HTC U11“雙邊觸控”的創新也是基于此。一個人,從出生的嬰兒時期開始,就已經具備了“握”、“捏”的天然能力,成年人拿起手機最自然的方式,也是握持手機兩側,因此“雙邊觸控”沒有學習成本。所以可以說,看似簡單的人機交互,背后是對人性和操作體驗的深刻洞察。
一個好的程序員,可以實現種種炫酷的功能。但好的產品經理,更知道如何設計、取舍,HTC應該給U11的產品經理“加個雞腿”。
“人工智能” 智能到什么程度?
現在的手機發布會,如果沒有提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叫智能手機發布會。是真智能還是噱頭?消費者心中自有答案。不過,方向始終是方向,要不然各大手機廠商也不會紛紛發力:蘋果在老牌智能語音服務Siri上植入了部分人工智能;三星收購了Viv Lab,為新旗艦Galaxy系列植入了自己的AI助手Bixby,連華為也推出了主打人工智能的榮耀Magic。
HTC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回到U11上,這次HTC不但集成了自家的HTC Sense Companion,還與谷歌、百度和亞馬遜三家巨頭公司合作,分別接入了Google Assitant、百度DuerOS能力支持的小度助手以及Amazon Alexa。國行版自然是與百度合作。
目前筆者還沒有機會體驗這部機器,不過從媒體報道的功能點來看,據說HTC Sense Companion更側重于手機本身的智能化,例如進行垃圾清理,移除較少使用的應用程序,釋放儲存空間等等。而百度DuerOS支持的小度助則更多是在本地化服務上,可以進行生活服務信息查詢。
對于功能性和使用體驗上,筆者覺得還是交給用戶,畢竟他們作為使用者,更有發言權。個人更感興趣的是HTC和百度的合作選擇,以此可以看出HTC對大陸市場和AI寄望甚厚,至于未來發展如何,愿靜觀其變。
HTC Usonic,獨創的智能音頻
必`須要提的HTC Usonic,個人定制化降噪耳機。筆者并不是想和有些媒體一樣,表揚HTC U11標配耳機相比友商有多么厚道。商業上,“厚道”這個詞并不專業。歸根結底,企業做的是生意。好的企業好的產品,是要對得起用戶付給它的錢,這就足夠了。
之所以著重提及HTC Usonic,是因為它的設計理念、用戶體驗,都要領先同級競品很多。相比競品多數不標配耳機、或與第三方品牌合作定制耳機,HTC的設計超前很多,在Usonic的耳機中,它內置了一顆微型麥克風。耳蝸接收聲音,聲波撞擊在每個人構造不同的耳蝸中,產生因人而異的聲波回執。微型麥克風接收回執,耳機再根據這些獨特的小聲波,定制屬于你的私人播放方案。
這種設計思路大膽,要在腔體很小的耳機中再增加設備,且不能相互影響,難度系數也可想而知。據查,HTC USonic是唯一運用這個技術的產品。
外觀設計,真的只能同質化?
拋開易用性,HTC U11在外觀設計的新穎創新也是不言而喻,不少人評價它是史上最美HTC手機。雖說審美是千人千面,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看到3D水樣玻璃機身,廣告片視頻上出水芙蓉般的那段鏡頭,柔滑絲般與水一體的感覺,還是覺得U11的設計很有誠意。尤其色彩上采用了“光混和成色技術”,可以在光線下變換不同的顏色,為了保證每種顏色都能達到美觀,制作工藝難度可想而知。
今年是HTC的20周年, 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企業走過的路絕非一路平坦。我們不知道HTC在30年、40年的時候,會是怎樣,但從HTC U11的產品創新的方向上看,起碼證明這是一家放眼于未來、勇于向未知去探尋的公司,而不是單純以賺錢、搶占市場份額為首要。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格局吧——任何一家認真做產品的公司,都值得尊敬。
(新聞稿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