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彩電再次遭遇價格戰
自從十月以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陡起波瀾。黃金周期間,外資品牌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量與銷售額全面超越國產品牌,這在近幾年來還是頭一次出現,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夏普、索尼、東芝、三星、LG等品牌在部分低端產品使用臺灣屏,降低成本,力壓國產品牌,打贏黃金周價格戰。有關專家表示,日韓品牌可能重劃國內液晶電視市場版圖。
隨著家居環境的改善、生活品質的提高,大屏幕高畫質的液晶電視成為現代家庭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家庭的第一選擇。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趨之若鶩,直接表現在象征家電市場風向標“十一黃金周”的銷售熱潮上。據媒體報道,黃金周期間,32英寸、37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大戰讓平板電視成為蘇寧、國美、大中等大型連鎖家電超市在黃金周的銷售主力。其中市場上熱銷的國產32英寸液晶,市場均價從年初的8600元一瀉至目前的4000-5000元左右,個別促銷機型價格更跌破4000元底線。而價格降幅最大的是國產品牌40英寸,從6月份的13379元降至9月的10359元,降幅達23%。
對于本土品牌的價格大戰,國慶期間東芝率先將其32英寸液晶從9000余元一舉降到6990元,把外資品牌的價格拉下馬來。隨后,索尼、三星等也跟進將32寸液晶的最低價位調到了7999元,甚至7000元以內。此外,LG、東芝等品牌的40英寸、42英寸大尺寸液晶也大幅調整價格,最高降幅超過兩成。雖然外資品牌的價格普遍高于國產品牌2000元以上,但根據國美統計的數據顯示,外資品牌在彩電銷售領域依然占據著優勢:“十一”期間彩電銷售額的前5名都被東芝、LG、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占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點評此次價格戰時認為,“部分外資品牌依靠突如其來的價格戰獲得大勝,而其中原因是部分低端產品使用了臺灣生產的液晶屏。致使在銷售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多選擇外資品牌。”索尼中國公關科人士表示,臺灣屏并不是質量不好的屏的代名詞。采購臺灣屏是為了彌補液晶屏的不足。三星負責人指出,“之所以在部分產品中采用其他公司的面板,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面板供貨量的不足。但不管是采用三星面板還是其他公司的面板,我們都會通過從研發到采購、生產等多階段嚴格的品質管理,制造出優秀的整機產品供應給市場。”。明基中國區營銷總經理基曾文祺說,“臺灣的屏絕對不比韓日的差多少。”業內人士分析,在2006年之前,幾乎每一輪價格戰的主角都是國產品牌,而此次外資品牌大規模參戰應該引起關注。
(新聞稿 200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