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平板電視
目前的彩電市場,平板彩電的降價戰成為了市場的主導,春節七天,某國產品牌最高降價1萬元的大手筆更是將這一輪以液晶、等離子為首的降價風吹向了高潮。消費者在探詢大屏幕液晶電視還有多大的降價空間?廠家稱大屏幕彩電的價格至少還能再降20%,而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搶購超低價液晶電視。
洋品牌逼國產品牌降價
“我們過年這幾天都要輪流去盯市場。”昨天,一位春節假期才休了兩天的某國內知名彩電廠家廣東總經理如此對記者訴苦。而讓諸多彩電廠家人員繃緊弦忙碌過年的,則是合資品牌的集體雪崩。
號稱“液晶之父”的夏普在春節前便開始大降價,32英寸以上單臺讓利2000元。索尼5款液晶也同時降價2000元,一款26英寸的液晶電視已跌破1萬元。而三星、LG、飛利浦、三星、松下、日立、三洋、東芝等也加入了這一輪降價行動。
國產品牌也終于選擇在春節出手降價,包括創維、長虹、TCL、廈華、海信、上廣電、新科等集體參戰:廈華37英寸液晶猛降2000元,創維46英寸液晶一次性降1萬元,跌進3萬元以內;某國產42英寸液晶更是跌進1.8萬元。來自廣州國美、廣州蘇寧等家電賣場的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平板彩電的銷售同比增長了3倍多,貢獻了整個彩電銷售額的七成,彩電的整體單品價格被推至近5000元。
春節大幅降價是暫時現象
對于此次液晶電視中外品牌之間的降價大戰,國內彩電廠家幾乎集體聲言是洋品牌的過錯。
某國內知名彩電廠家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像42英寸液晶電視,從當初2.9萬元降到2.4萬元,再降到1.9萬元,現在跌進1.7萬元,差不多降了4次,但是46英寸液晶電視一上來就有廠家降價1萬元,從3.9萬元降到2.9萬元,產品的上市輔導期在洋品牌的逼迫下大大縮短。”
對此,家電業資深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表示,像今年春節期間這么大幅度的降價,只是暫時的,這是過節時的促銷需要。
陸刃波同時提醒消費者:“不排除有些廠家借春節的消費旺季推出部分落后的、過時的產品,這些產品使用的液晶屏技術已經是過時的第五代屏,而現在第六代、第七代液晶屏均已經量產,第八代液晶屏也開始投產,因此消費者不一定非要去搶購超低價。”
還有多大降價空間
在各大液晶電視廠家的一輪輪降價潮中,有消費者就提出質疑,液晶電視廠家能夠這么大手筆地降價,是否意味著液晶電視的利潤空間還很大?液晶電視是否屬于暴利行業?還有多大的降價空間?
對于暴利一說,彩電廠家均予以回避。對此,陸刃波稱,實際上國產品牌與洋品牌的液晶屏是一樣的,“長虹也有用三星屏,中華映管也不會只給夏華一家液晶屏,是全球供應的,關鍵是液晶屏廠家的利潤比較高,如果一定要說暴利,應該是屏廠家,但投資一條屏生產線動輒10多億美元,屏廠家也面臨極高的風險。”
至于液晶電視的降價空間,某國產廠家有關人士預言大屏幕尺寸的液晶電視在“五一”前至少還有20%的降價空間。陸刃波則預言外資降價空間會更大。
國產品牌份額下挫
根據權威耐用消費品監測公司GfK的最新零售監測數據,目前液晶電視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從65城市的零售監測結果看,對比2004年11月,2005年11月液晶電視銷量增長了307%。但國產液晶電視銷量從2005年10月的77%下降到11月的72%,而日系品牌銷量卻從12%上升到17%。
GfK中國公司項目負責人蔡凌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市場上日系品牌眾多,近期它們紛紛加大了營銷的力度。特別是索尼,加強了液晶電視的宣傳攻勢,同時配合其廣告攻勢和價格攻勢,使得其在去年11月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其次,日系品牌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液晶電視的核心部件液晶屏,國內廠家基本依賴進口,而日系品牌中的夏普、東芝、松下等都投資了液晶屏工廠。再次,由于日系品牌進入中國時間長,在電視領域有著很高的品牌認知度。所以,日系品牌一旦降價,其市場的號召力不言而喻。
從32英寸、37英寸、40英寸等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均價走勢來看,與去年10月相比,日系品牌去年11月的平均價格呈下降趨勢,而國內品牌卻與此相反,均價有上升勢頭,原因是國內工廠受制于液晶屏的供應價格,其液晶電視整機成本無法進一步下降。加上日系品牌原有價格定位較高,有更多降價空間,所以,通過降價,日系品牌38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銷量比重急劇上升,從去年10月的8%上升到去年11月的23%。
(第三媒體 200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