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可穿戴裝備的世界也要玩“美麗新世界”里那種基因篩查的游戲,那些更懂得適應人體的公司,比如愛普生,將會贏在起跑線上。
1968 年,由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伊萬·薩瑟蘭領導的計算機 3D 圖像研究的衍生品 :虛擬影像眼鏡。佩戴者能在鏡片上看到 3D 效果的虛擬場景,如身臨其境。這是當今智能眼鏡的先驅。
愛普生公司也要進軍可穿戴裝備市場了。不必驚訝這間在數碼影像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要推出智能眼鏡和智能腕帶、GPS手表以及高爾夫揮桿傳感器--要知道,論到制造可穿戴設備的資歷,愛普生比目前炙手可熱的IT公司都來得深,而與這些IT企業慣常的耍酷炫技做派不同,怎么做21世紀的可穿戴裝備,才是愛普生這間在生活方式領域內頗具抱負的企業下一站的重點所在。
“使電腦的日常使用變得像穿衣服一樣簡單,而且這些智能設備可以‘看情況’和用戶互動。”
有必要從頭說起。
“可穿戴裝備”最早都出現在科幻小說中。賽博朋克,它們關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這一背景下社會秩序和人的命運。2011年,導演布萊恩·辛格發布了網絡懸疑劇《H+》,這部劇設想了2019年的地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通過在大腦中植入芯片獲得隨時訪問互聯網的能力,永不離線。
不過,比起真正的賽博格們--失去雙臂的人安裝上人工手臂,或是拍攝的影像直接傳送入失明者的大腦--現實中的可穿戴裝備沒有打算走到“人機合一”這么遠,它們更像是幻想與現實間的過渡版本。這個版本的基礎不是借助于一種外在“植入式”的方式來實現的,相反它強調的是一種“連接式”--透過一種高科技的傳感技術,使人的身體與外部設備有效連接起來,進而“使電腦的日常使用變得像穿衣服一樣簡單,而且這些智能設備可以‘看情況’和用戶互動”--與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所描述的可穿戴計算技術思路具有高度吻合性的,恰恰是愛普生在傳感技術方面所做的探索。
愛普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42年他們制造的腕表,僅就其母公司精工所生產的石英表被選中作為戰后東京奧運會的計時器這件事情而言,我們便不難發現其與可穿戴設備之間的因緣際會。時至今日,和愛普生極為卓越的打印機、投影機等行業領導性產品比起來,其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做法,已經顯示出非常獨特的發展路徑。
如果說,微電壓技術是愛普生打印技術的基礎的話,那么,其原創的QMEMS傳感技術,則是其在整個可穿戴設備領域獨樹一幟的技術保障。這一技術借助于一種具有高穩定、高精度等性能的石英為原料,運用半導體的超精微加工技術制作而成的晶體元器件,在身體與外部設備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從而使人的各種感官系統能有效打通。如果你覺得這樣說有點抽象的話,那么想像一下東方人特別推崇的一種叫做“通感”的古老經驗,你就會知道它有多么美妙了。
愛普生在傳感技術方面已經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當1977年,來自美國Smith-Kettlewell視覺科學研究所的柯林斯(C.C.Colins)發明了一種可以幫助盲人“恢復光明”的背心,利用頭盔式攝像機將視覺意象通過背心內置的網格轉化為觸覺意象,使用戶能夠“看到”世界,與此同時,愛普生則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電視手表,這款產品曾經被007系列電影中被這位迷戀酷炫高科技產品的間諜戴著去執行任務。這一有趣的不謀而合,恰恰為我們思考今天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觀察支撐點,那就是:打通身體感官的壁壘,從而為科技產品回到人本身拓展路徑。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個人類科技產品像可穿戴裝備那樣需要“以人為本”。當你需要把一樣東西“戴”在身上,而不是“帶”著的時候,舒適是首要條件。
即便是愛普生當年開始在傳感技術方面下功夫的時代,也很難想象今天可穿戴計算技術領域突飛猛進:液晶動態皮帶扣和帶有創意鍵盤的牛仔褲,還有可以與手機應用連接的手表,用來查看天氣、短信、電子郵件、社交媒體賬戶和監測鍛煉情況。
組圖(從左至右):愛普生智能眼鏡 Moverio BT-200,擁有三種鏡片適合不同環境使用。/ 愛普生運動腕帶可以實時收集人體脈搏數據,判斷人體的心率情況,還會根據數據比對,提醒使用者的心率是否在最佳燃燒脂肪的區間。/ 配有與腕帶同樣檢測心率功能的愛普生智能腕表。(圖 / 由被訪者提供)
醫療與健康領域無疑是可穿戴計算技術中最大的分支領域。記錄身體狀況、督促運動的智能手環已經是最入門的品種,此外,早已推出或即將推出的包括:追蹤呼吸和心率的生物測定襯衫、監測足底壓力以避免運動損傷的智能襪子,記錄佩戴者脈搏和氧氣消耗并反饋以促進他們控制呼吸和心率的生物學探測耳機。
由于所處領域過于專業,這些可穿戴計算裝備往往不為大眾所知,而醫學類的研發者也僅致力于裝備自身的進步: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多年來,他們從未想過在自己的可穿戴計算設備上加個Wi-Fi上網功能和拍照功能。這樣的結果便是,饒是谷歌這樣已經超越了地球范圍的企業,推出的谷歌眼鏡居然被投訴會引起頭疼與視力問題。
有人總結了“十大不要購買的丑陋科技產品”,谷歌眼鏡率領諸多可穿戴裝備占據榜上一半江山。網絡流傳的“不要買谷歌眼鏡的理由”照片上,眼鏡使主人的斗雞眼看起來惡搞味十足。不是搞IT的不嚴謹,而是他們真不懂制造可穿戴設備的先決條件:回到人的身體。
相比之下,愛普生的智能手表及腕帶,不僅有著非常精密的制造工藝與傳感器技術,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技術的運用,都是基于尊重人體本身的研究態度。它的傳感器可以精確地實時收集人體脈搏數據,從而判斷人體的心率情況,精確度甚至可以和專業級心率帶媲美。即將在全球上市兩款可檢測心率的腕帶、手表在實時檢測使用者心率的同時,還會根據數據比對,提醒使用者的心率是否在最佳燃燒脂肪的區間,心率太慢沒有運動效果,心率太快不僅對健康不利,燃燒糖分減肥效果也不佳。相比于目前市場上僅能監測運動幅度的各類腕帶、手表產品,擁有更精密傳感器技術的愛普生新品,顯然更能從精確度、專業性上贏得消費者的心。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個人類科技產品像可穿戴裝備那樣需要“以人為本”。當你需要把一樣東西“戴”在身上,而不是“帶”著的時候,舒適是首要條件。在這方面,時尚界可以用很多例子告訴你,舒適的永遠比純擺造型的好賣。純擺造型的只能放在淘寶上賣。若能滿足又舒適又擺造型,就已達到紅底鞋這樣的大師高度。而要達到所謂舒適,先要了解人體不犯把人變成斗雞眼這樣的錯誤,進而要懂如何修飾乃至提升人體的缺陷。
愛普生的人喜歡用三個字來表述其企業和品牌的核心價值,這三個字就是“省,小,精”,而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小”是其中的關鍵,我們不知道這與舒馬赫“小的是美的”這一著名提法之間有何直接關聯,但可以確定的是,因為“小”,任何一款可穿戴設備便能服從于身體的需要,并與身體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從而使舒適而高效創造了條件,美也就寓于其中了。
只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沒有真正回到人體的嚴謹,讓可穿戴裝備這個被意見領袖們預計會達到300億-500億美元的市場,充滿了變數--而這正是愛普生加入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理由。
可穿戴設備的原則,在于不是讓人去適應設備,而是設備去適應人--愛普生想要告訴IT界后生的正是這個“回到人體”的道理。
可穿戴設備“回到身體”這一原則的要義,在于不是讓人去適應設備,而是設備去適應人--愛普生想要告訴IT界后生的正是這個“回到人體”的道理。它即將推出的智能眼鏡Moverio BT-200乍看并不酷,也沒有多種顏色選擇,但細微處真正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微型顯示器技術讓這款智能眼鏡擁有出色畫質,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還有三種不同色彩深度的眼鏡片,比如,日常操作時可以選擇中性背景片,看電影時選擇黑色的背景片,如果你的眼睛有點近視,還可以定制專屬度數的背景片。
與愛普生智能眼鏡相比,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并熱銷的可以捕捉高爾夫球揮桿動作的傳感器產品更是其回到身體思路的有效應用。這款產品擁有兩個速度傳感器,能夠測量16至300G的數據,另外還配備了陀螺儀。使用時只需安裝在高爾夫球桿上,就能記錄用戶的揮桿軌跡和擊球角度,同時通過藍牙傳輸至用戶的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移動設備。這些數據會在用戶的應用中以動畫和圖表的形式展現,同時還能顯示三個不同角度的視圖,從而讓每一個高球玩家達到一種人球合一的美妙境界。
回到身體的理念在愛普生那里并不是一種孤立的商業策略。整體來看,在愛普生最著名的打印機領域中,愛普生則享有健康美名。它將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列為研發的首要因素。
2014 年 6月,在愛普生日本總部,工作人員演示
高爾夫揮桿速度傳感器。(圖 / 由被訪者提供)
愛普生一直希望以噴墨打印機取代炫酷的激光打印機,原因便是激光對人體與環境的傷害遠高于噴墨,其2011年推出的墨倉式打印機作為大容量噴墨打印機的新品類至今已經從30個國家暢銷至130個國家。
在愛普生的日本總部,所有新雇員都要進入公司的制造學院接受訓練:不但要學習如何組裝手表和打印機,甚至還要設計屬于自己的生活用品。這培養了整個企業對以人為本的創造精神。正是這種匠人之心的“物造”精神讓愛普生公司一直堅持著垂直整合的生產方式,一切回到初心。也正如此,愛普生長期看重醫療行業,為該領域生產了大批量耐用、消耗低且對人體傷害最低的產品,這也是愛普生智能眼鏡所看重的未來。這種對人體的尊重態度即便放到醫學領域,也堪稱模范。
由此看來,以人為本,回到身體,這是愛普生擅長的事情。如果可穿戴裝備的世界也要玩“美麗新世界”里那種基因篩查的游戲,那些更懂得適應人體的公司,比如愛普生,會贏在起跑線上。
(新聞稿 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