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辦公的逐漸普及,投影機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它的應用范圍也已經涉及到商務、教育、家庭應用等不同領域。投影機作為一項高科技的演示產品,它為追求高效工作的各行業使用者帶來了諸多的方便,但是由于使用需求的差異,投影機在功能上的劃分也越來越明確。
近日,優派在業界率先推出一款集多項智能技術于一身的智能型投影機PJ675,以亮度自動調節、信號自動查找等強大技術,將投影機產業帶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作為顯示行業的領導品牌,優派全新智能投影機的推出,意味著投影機將全面進入智能時代。
投影未來在哪里?
近兩年內,隨著投影機生產廠家的增多,投影機市場中的競爭日益加劇,這也導致投影機產品的性能不斷提升、功能不斷加強。在以往,不論是教育用戶還是商務辦公使用,選購投影機的首要考慮要素是亮度和對比度。而且隨著燈泡技術和投影技術的革新,定位相近的機型中,亮度和對比度日益接近,投影機的性能開始向同質化發展。但面對國內不斷擴容的投影機市場,如何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如何才能讓產品得到用戶的認可呢?這成為了眾多投影機廠家在多方面尋求的發展方向。
“有效地避免產品的同質化,加強產品自主功能的重要性,功能細化成為未來投影機產品發展的必然之路。”優派產品經理汪勇剛表示。從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色輪”、“亮度” 成為投影機市場上的關鍵詞,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智能”將成為投影機市場上 受關注的焦點。
三大智能,全面領跑投影時代
“技術提升效率。”現代技術的發展可以讓一個人完成以前需要十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那么,技術的發展可以使按一個鍵就能實現以前需要費盡心思才能完成的投影設置。智能化的投影機只要按一個開機鍵就可以迅速投影,所有的設置都由投影機自動完成。例如,自動調節亮度對比度、自動對焦、自動選擇投影模式、自動進行梯形校正等等。
作為全球顯示行業的領導品牌,優派一直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投影機產品。在對教育用戶、商務用戶以及便攜演示用戶的使用環境、使用需求和使用習慣經過詳細的調查之后,優派率先將智能化的產品推向市場。作為優派推出的首款智能化投影機,PJ675的設計理念秉承了優派一貫的以客戶為本的思想,薈萃了從芯片級、部件級到系統級的智能技術,尤其是優派獨家研發的“智慧眼”技術,不但在投影機市場競爭中占盡先機,無形中也讓它在投影機智能化發展的道路上成為了一個行業領跑者。
技術一:亮度自動調節
對于用戶而言,在面積不大的教室、電教室、會議室里,投影機智能化、自動化的意義要大于投影機高亮度的意義。通常來說投影機的使用場所并不固定,教育行業的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或大會議室,都有可能成為授課地點,而在一些中小企業,幾個會議室共用一臺投影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然而亮度高的投影機在環境亮度較低的空間使用時,會有刺眼的感覺,而且每次使用時繁瑣的調整操作讓很多用戶覺得投影機的使用極為不便。擁有“智慧眼” PJ675的第一大特點是憑借機器內的光線感應器來感應室內的光線環境,從而根據不同的光線強度,來自動的調節投影亮度,從而達到一個最佳的顯示畫面。在環境亮度較低的空間使用時,亮度調整到較低的程度,還會為用戶的眼睛提供一層無形的保護。
技術二:正反安裝都不怕
學校的教室、電教室中,投影機一般都采用吊頂安裝,而且安裝方式、安裝高度各不相同,而這時就需要技術人員對于投影機進行吊裝模式的設置,才能正常投放畫面。擁有“智慧眼”的 優派PJ675能夠根據安裝方式的不同,自動調節投影的模式,從而令使用更加方便,節約安裝的時間和人力。
技術三:信號自動查找
現代教育以及商務中投影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實際的應用中,除了進行電腦畫面的實時連接,還經常需要連接DVD播放機播放光盤、或者連接電視信號統一收看新聞等等。對于一般的投影機來說,接入信號后,使用者需要通過手動調節尋找信號源,比較浪費時間,在商務會議中可能還會造成工作的延誤。擁有“智慧眼”的 PJ675的自動搜索信號輸入功能,則可以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優派PJ675在使用時,可以根據接入信號的不同來自動調節影像投影,從而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需要的信號。
除了上述三個強大的智能功能外,優派PJ675還可以自動優化顯示圖像的相位、軌跡、位置和分辨率;對于變形畫面,通過自動數字梯形校正功能,可以對畫面進行垂直±30°的超高角度梯形校正。同時,針對教室內粉塵多而且投影機長期固定安裝的情況,優派在投影儀上還使用了可自由抽取的防塵罩,并采用了全新的側面通風系統。不僅有效阻止了使用中灰塵的沉積而且方便用戶自行進行除塵工作。
結語:智能推動,投影機煥發新活力
優派作為視訊領域的領導廠商以用戶需求為根本的理念,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為用戶提供最易用、最實用的產品,“智能”技術的提出,為行業用戶提供了一個輕松便捷的使用方式,讓投影正式進入智能時代。在即將到來的2008年里,無論投影機市場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勢必將對用戶的生活與工作發生影響和改變,更加突顯人們“科技以人為本”的共同認識和理想。
(新聞稿 20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