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眼來說,千變萬化的色彩顯示的好壞才是判定顯示設備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作為一臺顯示設備,投影機的色彩顯示效果至關重要。不同于顯示器或液晶電視之類的顯示設備,投影機是由強光源(燈泡)通過反射(DLP)或透射(LCD)的方式將圖片投射到幕布之上來實現圖像的顯示,所以色彩的顯示效果就更加能體現出一臺投影機的技術含量以及實際應用時的效果。前不久,優派推出了其全新的“凈輝”系列投影機,與現有市場上銷售的投影機相比,“凈輝”系列投影機的特點就是在色彩的顯示上更勝一籌,得到了不少經銷商和用戶的好評。那么為什么“凈輝”系列投影機能在色彩顯示上如此出眾呢?我們由此來分析一下這個全新系列的投影機采用了哪些獨具優勢的技術。
“真優彩”軟件技術
優派此次推出的“凈輝”系列投影機當中,采用了優派獨有的“真優彩”技術。它通過專業的圖形控制芯片,對色彩增益進行控制,通過對輸入數據進行軟件的計算能夠真實的還原色彩影像。用戶還可以通過動態色彩調整,增強整體的銳度;并且通過Gamma校正和3D色彩校正等進行效果調整方法進行組合調試,最終調節出最適應人眼欣賞的色彩和圖像。不同于其他廠商的一些色彩調節技術,優派的“真優彩”軟件技術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對于一些專業用戶,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進行多方面的色彩及影像自定義設置,隨心所欲調試出喜愛的色彩樣式。能夠充分的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帶有TI“極致色彩”技術的DDP2230芯片
全新的優派“凈輝”系列采用了TI全新的DDP 2230芯片。DDP 2230芯片代表TI今年極力推廣的最新的“極致色彩”技術,在進一步提升亮度和色彩鮮艷度的同時能夠為投影機帶來更加流暢的影像效果。而優派是首批采用該芯片推出系列產品的廠商。和上游核心供應商緊密的合作,為優派保持最新的產品技術更新提供了保證。
德州儀器的“極致色彩”技術是專為提升DLP投影機的色彩表現能力而開發,它也是一種色彩管理技術。這種技術與多段式色輪技術配合,在提升光效率的同時,可大幅提升三原色之外的“中間色”的亮度與色彩表現,強化色彩飽和度。“極致色彩”技術的作用原理之一是提高照明效率。對于UHP燈泡而言,該技術能夠比傳統的三色解決方案提高50%的亮度。同時這種技術可以是拓寬色域,并通過改進色輪來增加色彩飽和度。在傳統的紅、綠、藍(RGB)色輪基礎上使用極致色彩技術可以改進色彩處理,通過對中間色的利用來拓寬色域。
“極致色彩”技術在圖像處理方面的優勢在于:除了增強DLP投影系統的光學效率,更進一步激發了色輪的色彩表現效果。“極致色彩”技術可以與不同的色輪設計相結合,在DLP顯示系統中實現更寬的色域。其支持的色輪多色處理也非常靈活,可以根據需要形成3段、4段、5段、6段色等不同的色段處理,從而為投影機設備制造廠商提供非常有彈性的色彩設計空間,按照用戶的不同需要生產具備獨特色域且更加明亮的個性化產品,在市場上進行差異化競爭。
同時“極致色彩”技術使用了浮點算法,確保了計算的精度。這樣可以使得投影機的噪點降低,同時顯示的色彩更為真實。可以說,采用了“極致色彩”技術的投影機的在色彩亮度、色彩飽和度、色彩層次、色彩準確度等各個方面都非常出色。優派“凈輝”系列投影機就是這樣的一系列產品,色彩表現因此而達到了DLP投影機中出類拔萃的水平。
優派第二代高速靚彩色輪
剛才我們提到了,如果要實現極致色彩所能帶來的靚麗色彩效果,就需要有多段式色輪與之進行配合。優派的凈輝系列投影機采用了第二代的高速靚彩色輪。通過全新的5段色輪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其暖色系的表現,和“極致色彩”技術的處理能力結合,將投射畫面的色彩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另外,“高速靚彩色輪”還具有更高的色輪運行速度,能進一步減少彩虹效應,使色彩表現更加精準。
三種技術精巧配合 打造優派“凈輝”投影機色彩優勢
優派“凈輝”系列投影機在全新光學引擎設計和優派第二代“高速靚彩色輪”的配合下,能保證色彩的色相和純度被充分還原,色調的定位更為準確,同時色彩的表現更為明快。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由于“凈輝”系列投影機是業界首批采用TI最新的DDP 2230芯片解碼技術的DLP投影機之一,所以其色溫更為準確,層次過渡也更加自然。在高光部分的表現上也不會像以往的DLP投影機一樣形成過曝而導致花屏的現象。同時由于其色輪的顏色增加了一段,大大的提升了色彩的渲染能力,能夠產生更多的色彩組合及色彩中間層次,能夠確保人物膚色的還原能力提升,使膚色的表現更為真實。而且DLP技術的優異表現也讓“凈輝”系列投影機沒有LCD機器色彩偏黃的現象,讓色彩表現更為完美。
表現能力全面提升,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的色彩,結合了三大優勢技術的優派新一代“凈輝”系列投影機,在投射的畫面效果上更為優秀!因為優派“凈輝”系列投影機的完美色彩表現,我們終于可以看到可以在色彩上匹敵于LCD投影機的DLP投影機!出色的圖像表現,完美的色彩發揮,優派“凈輝”系列投影機,色彩顯示的絕佳選擇。
(新聞稿 200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