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Microsoft Corp.)于日前表示將投資2.8億美元在北京興建一座研發中心,并會在三至五年內將在華全職研發人員增加一倍,達到3,000人。微軟(中國)董事長張亞勤說,中國已成為微軟在美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基地。
此前,受盜版等因素影響,微軟在中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此次微軟還是毅然選擇在北京興建亞洲中心,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在微軟亞洲發展戰略中的比重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專家指出,這其中有微軟落實推進中國科技創新承諾的因數,更重要的則是微軟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而其信心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中國日益豐富的高性價比軟件人才資源。
關于人才,曾供職于微軟的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有精辟的見解,他認為七種人才是“21世紀最需要的人才”,即:第一,創新實踐者;第二,跨領域合成者;第三,并非是智商很高的人;第四,高尚的溝通者;第五,熱愛工作者;第六,積極主動者;第七,樂觀向上者。
軟件外包服務的興起表明,當前軟件產品、服務已經不再是坐在實驗室里的幾個程序員冥思苦想想出來的,而是在一條完整的、標準化的生產線上誕生的,在這條生產線上,每個環節都需要復合型的軟件工人——軟件藍領。在這里,軟件人才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專業服務人員與客戶之間不斷交流和溝通上,生產性服務人員的知識儲備、專業化水平在這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必須具備李開復所言的七種人才的核心素質:具有創新實踐精神、跨領域合成素養、積極有效的溝通技巧。
與這種人才需求相悖的是,目前國內許多軟件企業都存在大量使用本科生、研究生等高級軟件人才從事初級程序員工作的現象,除了少數類似東軟的企業通過發展自己的軟件學院培養實用型人才外,目前中國軟件業的復合實用型軟件人才缺口主要由高等職業教育填補。IDC統計數字顯示,從2001年到2007年的7年時間里,僅北大青鳥APTECH一家,就培養了31.2萬IT人才成功就業。可見,當前職業IT培訓機構已經成為中國培養“軟件藍領”階層的中堅力量之一。
專家預測,隨著中國成為世界重要的IT產品制造大國和IT消費市場,IT業跨國公司會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并建立大型的軟件工廠,這種日趨明顯的趨勢,使得“軟件藍領”逐漸成為職場上的香餑餑,也使更多的教育機構開始反思、創新IT人才的培養模式,比如類似于“青鳥模式”的職業教育模式。因為職業教育恰恰能夠提供創新實踐、溝通等綜合能力均衡的軟件人才,并且能夠有效降低人才培養成本和使用成本,縮短人才的培養周期。印度之所以能夠通過軟件外包服務成為“世界辦公室”,正在于其通過推行軟件人才的職業教育,擁有全球規模最龐大的“軟件藍領”階層。
(新聞稿 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