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硬盤的鼻祖:IBM 3340
盡管硬盤已經成為電腦系統內為數不多的機械部件之一,盡管各種新式存儲技術取代硬盤的呼聲越來越高并逐漸投入實用,盡管閃存等的可靠性和價格都已經能被普遍接受,但全球著名市場咨詢顧問機構IDC預測,即使到了2015年,硬盤仍是首選的存儲技術。
IDC表示,隨著人們對存儲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標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數字存儲設備也取得了各自的成功,不斷帶來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價格,同時對傳統的硬盤技術提出了挑戰,硬盤長久以來的統治地位似乎已經岌岌可危。
不過IDC指出,某種特定的存儲技術只能滿足于相應的一種或幾種應用場合,不可能滿足所有甚至大多數領域的存儲需求,因此硬盤技術雖然已經“年歲已大”,在短時間內仍然無法被完全替代,預計在2015年之前將繼續保持存儲密度和價格的雙重優勢。
IDC硬盤領域主管John Rydning說:“硬盤將死的說法過于夸大其詞了。在未來十年內,各種新式存儲技術將展開激烈的競爭,最終的勝利者將能夠帶來各種需要的最佳平衡,實現成本、容量、性能、環保、易用性等各方面的均衡。”
●1956年,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磁盤存儲系統IBM 305 RAMAC,擁有50個24英寸的盤片,容量5MB。
●1973年,IBM研制成功了一種新型的硬盤IBM 3340,擁有兩個30MB的存儲單元,并稱之為“溫徹斯特硬盤”。
●1980年,希捷制造出了個人電腦上的第一塊溫徹斯特硬盤,體積與當時的軟驅相仿,容量5MB。
●2006年,希捷將硬盤的容量提升到了750GB,但在核心技術上與當年相比并沒有本質的變化。
(200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