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手機
據悉,有國產品牌手機廠商近日批評一些調查統計不完全正確,有低估國產手機的現象,其同時指黑手機市場份額已高達30%,是給國產品牌造成負面形象的主因之一。雖然近年來不斷有手機業的統計出現,但國產品牌手機總是每況愈下、情況不妙。
據了解,信產部今年曾發布統計報告指出,國內品牌手機企業市場份額繼續下降,由2004年底的44.5%下降到40.6%。而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達到了59.4%。然而,不少調查公司對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的統計比信產部的悲觀得多。一家調查公司早在去年就發布報告稱,去年第一季度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滑落至34%,幾乎只有2003年最高峰時的一半。另有調查公司的數據稱,國產品牌已經跌破30%。
對此,國產品牌新軍、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近日稱,外界對這個行業還有很多統計不完全正確的地方,有歪曲現象。他說,“最近兩個月我去了三個市場,去了四川、山西、河北等很多地方,很多經銷商的看法是‘四三三格局',即中國手機市場份額40%是國外品牌、30%是有牌照的國產品牌;30%是黑手機”。他認為,在過去一年里,摩托羅拉、諾基亞肯定是上升的,但是,洋品牌中排名第三的三星是下降的,日系手機則是全線退出,所以,境外品牌銷量總體上基本持平的,而中國手機市場一年是增長10%以上,所以,國產手機的銷量和份額肯定是上升的。
據劉立榮稱,上述統計的錯誤原因在于:這些做統計的公司都只是統計了正規品牌的銷量,深圳黑手機廠商至少是兩三百家。如果加上黑手機,國產手機的銷量和份額肯定是不錯的。對于洋品牌的競爭,他認為,這一年摩托羅拉、諾基亞持續發力,確實使國產品牌手機感覺到了很大威脅,他們有些產品真的是比水貨還便宜。對于國產品牌手機形象的下滑,他認為,國產手機質量這兩年其實是有很大提高的,不過,有兩個因素影響了大家的看法。一是2001、2002年很多國產手機是整體從韓國引進來的,最終反映是質量不好,影響了形象。二是很多黑手機只知道賣手機,不管質量和維修,嚴重敗壞了國產手機的聲譽。
據介紹,現在國產品牌手機的狀況,有牌照的國產品牌以前是38家,核準了34家,總共是72家,沒牌照的還有幾百家。劉立榮認為,目前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國產手機的態度。他說,以前,國產品牌手機企業大做美女廣告攻勢,波導聘李汶,TCL聘金喜善,在央視上鋪天蓋地,曾被認為是手機營銷的經典案例。但是,一年以來,除了夏新、金立和聯想等少數企業,基本看不到手機企業在做品牌形象投入,這是一種短視現象。他坦承,金立以前也是沒有牌照的貼牌手機企業,但當時的貼牌企業像易美等很多都倒閉了,而2002年成立,2003年就做了80萬臺的銷售額,2004年110萬臺,2005年150萬臺、16億銷售額,“以前很多做貼牌的企業,最后存活的就是我們等少數企業,主要是態度問題,很多做帖牌的就是想賺點錢而已”。他舉例說,科健、熊貓的失敗最大的正是態度問題,他們的心思不是在做產業,而是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還有些企業的態度是拿牌照、賣牌照。現在一臺手機的入網標志還可賣20元左右,有80%以上國產手機廠家都自覺不自覺地加入到貼牌手機行列。
(第三媒體 200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