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中國田徑公開賽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落下帷幕,作為入駐奧運場館最多的中央空調品牌——海爾中央空調,也圓滿通過了最后一項奧運測試賽的考驗。
跨界設計,海爾不為人知的細節
翻開海爾中央空調23個奧運場館設計團隊中的專家名錄,里面既有專業的工程設計專家,也有來自國內外知名的氣象專家,還包含教練、運動員、運動心理學等專家。
為了制定最佳配套方案,氣象專家根據北京歷年的氣象記錄,測算出奧運會期間每天的溫差和風速,以此來調整23個場館的中央空調配套方案。以國家壘球館運動員更衣室為例,比賽期間北京的光照時間約為13小時25分,太陽的直射角度比春天小5度左右,室內極近落地窗的采光條件將使室內的溫度比室外僅低5℃,設計團隊及時作出調整設備安裝,將送風量提高了15%,更衣室控制在22℃。在國家羽毛球館,海爾邀請來羽毛球教練和運動員實戰,反復觀看比賽,發現一只標準羽毛球的重量只有5.5克,如風速稍微過大,羽毛球的飛行速度和方向就會改變,影響運動員的判斷和出手。國際羽聯要求的館內溫度保持恒溫26度,送風量不能超過0.2米/秒,這幾乎就是一個無風的狀態。為了達到要求,設計團隊在打爛了幾百只測試的羽毛球之后,提出了摒棄常規的送風設計,增加送風面積的同時降低風速,從而解決了制冷和風速的博弈問題。為了讓不同國度運動員比賽期間均能感到舒適,設計團隊為奧運場館設計出了可集中控制的操作平臺,通過26個菜單的設計,實現了不同的房間,不同的溫度控制。
不同國界、不同專業的“組合”專家,為設計方案提供了細致入微的支持。經過奧運測試賽期間滿負荷的運轉,各場館設計方案均達到理想的效果。
跨界服務,行業今后效仿的模式
事實證明,海爾的奧運場館工程不是孤零零的幾個產品贏得了奧運會的訂單,而是海爾中央空調工業體系和服務體系持續創新的一個階段性的結果。
早在2006年,為實現國際奧組委提出的奧運場館中央空調要有可調性的恒溫、高能量高性能、環保、節能的要求,海爾專門啟動了國內首條“奧運配套設備生產專線”;2007年海爾又成立了奧運服務培訓基地,培養高級監理、維保工程師;并成立了海爾奧運特別服務團隊,對奧運場館進行現場巡回檢測,定期維保等服務;之后又先后上市海爾奧蘊多聯中央空調和奧蘊家庭中央空調,并在此基礎上,海爾發起“奧運標準進萬家”的全民推廣活動,將奧運標準在業界廣泛推廣。
從全球競爭,方案設計,到奧運測試賽的檢閱,再到奧運會開幕后的實戰,作為奧運會的供應商,海爾具備了滿足奧運會要求的能力,23個奧運樣板工程,每一個都是永久的,每一個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鑲嵌在23個奧運場館中的海爾中央空調將承載著太多的激情和夢想,在全世界的關注之下,在震耳欲聾的吶喊助威生中,見證國人百年夢圓,見證全球共賀奧運。
(新聞稿 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