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 2008易觀國際新媒體營銷會 11月27日舉辦點評
  • 4樓 Re: 新媒體營銷: 2008易觀國際新媒體營銷會 11月27日舉辦
  • 易觀國際:差異化競爭是WAP免費站點突圍的關鍵要素



      新華美通消息:

      易觀分析

      2005-2006年,中國移動運營商加強了對于整個移動增值服務市場的監管,增強自己在產業鏈的控制力和生態環境影響力。目前“移動夢網”的開放合作模式,既讓 SP 參與分成,又允許 SP 和用戶接觸,直接做營銷和服務,使得在其發展的初期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部分 SP 的不規范經營,導致的運營商的信譽危機。

      在3G商用初期以前,運營商不會放開相關資源。運營商將加強官方門戶的發展和市場的主導地位,掌握整個價值鏈和競爭優勢。優化發展官方門戶,加強欄目和頻道的優化,加強業務內容的整合優化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機制。其仍將逐步規范和控制非官方站點,加強對用戶信息的保護和管理。并推動政府管理體系的建立。待整體數據業務管理梳理清晰以及相關的業務管理辦法和法律免責措施以后,將逐步開放資源,鼓勵 SP、CP 的業務創新。

      易觀觀點

      一方面由于運營商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需要建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創新機制,保證其業務平臺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運營商內部的管理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尤其是在 3G 新業務平臺上,因此易觀國際認為,2006年下半年運營商監管仍將加劇。

      易觀國際建議,在2006年 WAP 非官方站點的發展應注重把握以下幾點:

      清晰的商業模式,并圍繞此構建整體戰略發展思路,明確核心競爭力。

      構建相對穩定的、不受運營商監管影響的產業合作以及市場營銷渠道。

      圍繞核心技術和主要發展方向,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

      加強多元化的“精品路線”,在業務推廣的初期階段,精品路線能夠讓自身的品牌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起來,奠定自己在業內的地位。

      對于 SP 而言,強化核心競爭力,采取差異化的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引進優質的內容資源,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WAP 增值服務產業鏈的互動性特別強,通過和產業鏈上成員的良好合作能夠更好更高效地推廣自己的業務。同時,通過合作也能夠推動產業鏈的快速協調發展。

      其次 SP 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打造自身品牌,加強產品中的品牌展示,通過多渠道來推廣自己的產品。SP 可以通過運營商的門戶網站、自建的專業網站、專業論壇、地面營銷、代理商等多種渠道來宣傳和推廣自己的產品。強調用戶體驗和業務運營。

      良好的業務流程設計和充分利用各業務平臺的技術特點可以極大的改善用戶體驗;運營業務應注重變化,例如業務界面的變化等,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同時加強數據挖掘和用戶行為分析,持續改進業務。加強用戶需求、消費行為、消費偏好的研究,開拓細分市場,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 作者:daniel 2008-8-25 16:00:00
  • 3樓 Re: 新媒體營銷: 2008易觀國際新媒體營銷會 11月27日舉辦
  • 易觀國際2006年電信產業5大預測

        2005年的中國電信市場是波瀾不驚的一年,曾經在中國電信市場輝煌的小靈通在2005年似乎光芒不再。而 WiMAX 則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 WiMAX 在中國的合法頻譜至今沒有被批準,為其市場前景投下了陰影。曾經被中國的電信人引以為驕傲的軟交換在2005年也遭遇了來自于 3GPP 的 IMS 的挑戰,核心網絡發展方向似乎再次被國外廠商所左右。3G 為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想象,TD-SCDMA 在外場測試的過程中好消息頻頻傳來,TD-SCDMA 具備了獨立組網的能力,以及可商用性也已經在測試中得到了證實,這對于 3G 牌照的發放無疑是好消息,畢竟中國的電信管理層對 TD-SCDMA 在未來 3G 市場中的格局寄予了厚望。

      展望2006年,經歷了2005年的波瀾不驚之后,電信業界都期望著2006年能成為波瀾壯闊的一年。而這種波瀾狀況很大程度上都被寄托在了 3G 上,但是 3G 就是明年中國電信行業的全部嗎?易觀國際認為并不是的。對于2006年的中國電信產業,易觀有如下預測:

      預測一:2006在中國政府發放 3G 牌照的條件下,中國2006年可完成的 3G 設備投資估計可達到306億。

      這一結論是通過對于中國移動通信的歷史數據分析、國外 3G 建設和運營的現狀分析和當前電信運營業的態勢分析得出的。而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如何將現有高端用戶實現遷移是運營商面臨的挑戰。

      2006年,3G 將會來到中國。按照易觀國際的研究和分析,中國的 3G 潛在用戶數量超過一個億,易觀國際從產業政策、3G 規劃、技術方案、系統開發、網絡建設、系統試驗、設備測試、3G 運營、業務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到目前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預測二:國外 3G 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將在專利費收取立場上將做出讓步。

      受中國廠商委托,中國信息產業部研究院在2005年和 3G 的知識產權所有者進行了有關專利費收取的談判,但是至今沒有任何結果。3G 牌照發放之后,TD-SCDMA 的專利轉移成本很小,相對 WCDMA 和 CDMA2000 具有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更加上中國政府在產業政策上對于 TD-SCDMA 的支持,WCDMA 和 CDMA2000 為了獲得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在專利費問題上的壓力將增大。

    預測三:PCS 的發展進入衰退期。

      這種衰退將集中體現在設備投資的衰退。無論電信行業如何重組,在 3G 牌照發放的大背景下,原來經營固網的運營商都將獲得 3G 運營的牌照,原固網運營商在2006年建設的重點必然是在 3G 方面。小靈通在2005年的發展已經開始呈現發展速度放慢的趨勢,中國電信 PCS 業務發展的速度已經下滑到第三季度的4.46%,而中國網通的 PCS 業務發展速度也一直在6%-8%徘徊。這一下滑趨勢在2006年還會進一步加劇。此外,根據信息產業部披露的數據2006年電信產業投資仍然在2000億的規模和2005年基本持平,而考慮到 3G 在2006年的較大規模投資,PCS 的投資將幾乎被完全擠占。

    預測四:WiMAX 仍然在中國不能得到規模性部署。

      2005年的11月底12月初,IEEE 批準了 802.16e 標準,這意味著 WiMAX 真正進入了移動階段,基于 802.16E 的產品也將在2006年全球上市,但是就中國來看,因為中國政府看不到 WiMAX 能在產業水平提升和核心技術掌握方面對中國通信產業的貢獻,因此在頻譜開放方面將繼續持謹慎態度。從運營商的角度看,2006年是 3G 的開局之年,運營商的注意力將主要投入到 3G 之上。和 3G 的數據業務有著潛在技術競爭關系的 WiMAX 在2006年難以得到運營商的青睞。從運營商重組的模式來看,根據目前坊間的主流推測,電信運營業將重組成幾個全業務運營商,而 WiMAX 恰恰是對固網運營商有著最為明顯的商業價值。即使重組的結果保留了少數固網運營商,從現在的形勢看,這些運營商也比較弱小,難以在 WiMAX 上進行規模性的投資。

    預測五:基于 H.248 的固網軟交換在2006年發展進入徘徊期。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在2005年已經在全球一線運營商初步得到應用,隨著 ITU-T 直接采納 ETSI 的 TISPAN (基于 IMS)作為下一代網絡 NGN 的參考模型,電信業界已經明確了基于 IMS 的 NGN 發展方向。在這一大的產業背景下中國電信運營商在2006年采購 NGN 設備的時候將高度關注對于 IMS 的支持,單純基于 H.248 的軟交換將難以得到運營商的認可。而且 3G 牌照發放之后,中國的主流運營商將都變成移動運營商和全業務運營商,在這種格局下,運營商會更加關注移動核心網向下一代網絡的演進以及固定業務和移動業務的融合 (Fixed and Mobile Convergence),而唯有來源于 3GPP 的 IMS 才能滿足這種要求。

      2006年,3G 將會來到中國。按照易觀國際的研究和分析,中國的 3G 潛在用戶數量超過一個億,潛在用戶意味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如何把握 3G 帶來的市場機會,創新成為了問題的核心。創新需要什么樣的產業環境?哪些業務上的創新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易觀國際從產業政策、3G 規劃、技術方案、系統開發、網絡建設、系統試驗、設備測試、3G 運營、業務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到目前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為配合易觀國際在 3G 創新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易觀國際將于2006年3月22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屆中國 3G 創新高層論壇”。大會將以《第二屆中國 3G 創新高層論壇》為主題,就管制體系和 3G 創新的關系、用戶對 3G 創新的期望、3G 創新需要什么樣的產業環境、產業鏈各環節對 3G 創新的準備情況、運營商如何推動 3G 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同時還將就國內 SP/CP 3G 業務創新實踐、推動 3G 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海外運營商 3G 創新最新案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
  • 作者:siyin 2008-8-25 15:58:00
首頁 | 前頁 | 后頁 | 尾頁分頁 1/1 [1]

點評
字數0
姓名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