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斯坦福大學虛擬互動實驗室創始人杰里米·拜倫森(Jeremy Bailenson)來到百度百家The BIG Talk現場,進行了題為《虛擬革命的黎明》的主題演講。這是繼今年4月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Oculus之后,又一場“虛擬現實”的技術風暴,虛擬現實的話題再度被帶入到公眾視野中。
目前虛擬現實眾所周知的應用領域是游戲,玩家借助虛擬現實設備“進入”到以假亂真的3D游戲場景中,能夠獲得極佳的臨場體驗。但是,拜倫森表示,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絕非僅限于游戲,該技術可以被應用于遠程教學、應急推演、工業仿真、航天訓練等場景。其實與國外主導的收購和熱議相比,國內企業的虛擬現實產業布局也早已展開,并發展出了自己的核心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力。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國內的“虛擬現實”公司,利用虛擬現實做的游戲領域之外的價值應用。
高端裝備領域:模擬產品設計、制造全過程
站在大飛機發動機的3D模型面前,可以360度無死角觀察設計方案,還可以“拆卸”發動機的許多部件,同時還能對螺栓和螺帽的結合是否恰當做出檢測,也能及時發現零組件之間作動時是否會發生不合理的碰撞。
據上海曼恒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專業人員介紹,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航空、船舶、汽車、工業機械等高端裝備領域的設計把脈:及時發現由于模型設計不良或者裝配錯誤所導致的潛在工藝問題,及早修正設計缺陷,大幅提高設計團隊的設計效率。虛擬裝配、碰撞檢測、干涉拆裝、人機工程、數字化樣機和產品可視化展示都是虛擬現實的應用方向。
曼恒數字研發人員在虛擬現實中進行飛機發動機的虛擬裝配
教育領域:虛擬仿真教學讓實踐機會觸手可及
從1年100所,到7年700所,從本科高校到高職高專,一場關于虛擬仿真教學的信息化革命已經在中國高校逐漸展開。依托虛擬現實、人機交互技術建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將為依靠真實實驗難以完成教學的學科和專業,比如地質探測、核科學、電力、森林防火等,提供可靠、安全和經濟的教學實驗環境,以新穎創新的形式給傳統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
北京建筑大學的G-Magic虛擬現實實驗室,是曼恒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一個應用范例。該實驗室建有CAVE洞穴式虛擬現實環境,是國內高校首個五面墻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為城市建筑與環藝創意設計專業的設計實踐提供技術支持。獨特的結構形式和梁、柱、墻體以及建筑表皮可以在3D虛擬環境中進行直觀的展示和評審,使豐富的建筑語言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既方便設計缺陷的修正,又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而自然界的鳥鳴聲、流水聲以及摩挲的風聲也借助虛擬現實的感官模擬彌漫于作品展示當中,逼真呈現了作品的生態屬性。
北京建筑大學設計系的學生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古建筑的三維設計
軍隊領域:模擬武器和仿真訓練,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源于軍事領域,21世紀軍事科技的發展將更加依賴于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開發諸如槍,炮、彈、坦克、裝甲車、轟炸機、直升機、軍艦等在內的武器模擬器,無需動用實際武器裝備,便能在各種復雜的戰場環境下進行日常訓練。同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進行作戰對抗模擬訓練和沙盤推演,發現對抗雙方戰略戰術上存在的問題,提高指揮員的作戰能力。
據上海曼恒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專業人員介紹,在軍隊領域,武器模擬器、作戰對抗模擬訓練和兵推都是虛擬現實有價值的應用方向。
某解放軍裝備設計部門采用武器模擬系統進行射擊訓練
除此之外,曼恒數字的將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也拓展到了核電、石油石化、煤炭、建筑、科普文博等領域。為400多家企業和300多所高校提供了虛擬現實技術產品和服務。曼恒數字的研發人員坦承,雖然目前虛擬現實技術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障礙,以目前最流行的Oculus頭盔為例,用戶在長期佩戴虛擬現實頭盔后,會產生眩暈感。但是正如拜倫森所認為的那樣,“虛擬現實在不遠的將來,將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屬,它可被大規模應用并可改變現實。”
(新聞稿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