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調查與研究,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上周,證監會主席肖鋼先后到兩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了調研,坊間相傳監管政策已臨近出臺。
目前對于監管政策的猜想已經充斥于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風控作為核心問題不斷被提及。然而在眾多的觀點中,“沒有經歷過金融危機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從何談起?”的觀點發人深省。縱觀互聯網金融行業,只有像玖富這樣為數不多的老牌機構經歷過07-08年的金融危機。
在經濟周期即將迎來拐點的大環境下,監管機構到底關注的是什么?絕不會是某個企業的某種風控技術;也不會是各企業公布的不良率的高低;更不會是某個創新的模式。互聯網金融到底存在哪些風險?筆者采訪曾就職民生銀行總行,玖富創始人兼CEO孫雷,孫雷認為:審貸風險只是互聯網金融眾多風險中的一個微觀風險,我們需要從宏觀風險和微觀風險兩個層面全面看待互聯網金融可能遇到的風險,才更有利于互聯網金融企業長期、穩健的發展。從宏觀和微觀風險兩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存在六大風險,分別是政策風險、經濟周期風險、流動性風險、審貸風險、IT技術安全風險和人員操作的道德風險。
一、政策風險
截至2013年底,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今年以來,多位國家領導人在公開場合提及互聯網金融,并鼓勵發展與創新。在央行密集的調研下,高科技的互聯網金融獲得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這為互聯網金融迎來發展熱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擁有寬松的政策環境,但是對于所有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未出臺的監管政策都是不確定的因素。采用何種方式監管、監管的細則是什么目前都無從得知,對于互聯網金融造成何種影響,都是未知風險。央行近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3》報告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其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突發性有所增加。年報透露,根據國務院指示,中國人民銀行將牽頭相關部委研究制定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由此報告可見,央行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管理和整治的初衷和決心,政策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將不可避免。
對于這種未知的政策風險至少可以預見的是,它很可能直接改變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流程和作業模式,甚至讓一些規范性較差的公司從市場上消亡。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上半年,LendingClub曾因一系列資質和授權事宜被美國政府叫停票據發行,但其仍然繼續利用自有資金向借款人發放貸款。直到10月14日,LendingClub才恢復了新的投資者的注冊手續,走向了全面發展之路。
所以,雖然在大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有很好的機遇,但監管細則未出現屬于政策風險。想要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創業者不僅要埋頭做事,也要抬頭看天。
二、經濟周期風險
談到經濟周期風險,最好的例子就是08年的金融危機。當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時候,大量實體經濟客戶面臨倒閉和破產,導致其喪失還款能力。微觀層面的風控不足以應對系統性風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周期的風險。
按照經濟周期的規律來說,通常幾年就會經歷一次,中國大概在5到8年左右,最近的一次是08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出現在06年前后,最早成立的一批如:玖富、拍拍貸等成立于2006年或2007年初,曾經歷過上一次金融危機。諸如人人貸、有利網、積木盒子等一大批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是在2010年前后,甚至2012年、2013年成立,正處于經濟周期中的爬坡期,自然發展迅速。但是一旦經濟周期出現拐點,甚至金融危機再次降臨的時候,各家企業將如何應對?
筆者就此問題曾采訪玖富CEO孫雷,請教如何應對經濟周期風險。孫雷談到“經濟周期就像潮水,潮漲時大家一擁而上;潮落時,即使有再好的水性,也只能在沙灘上游泳。玖富曾在07-08年時經歷這一艱難時期,客戶突然之間變的保守,不再交易。做互聯網金融也是一樣,當面臨大量實體經濟破產和倒閉,借款人喪失還款能力時,微觀層面的風控已經不足以應對。面對經濟周期的系統性風險時,我們能做的就是預警,在其降臨之前做好準備。這也是玖富推出行業寶,優選與老百姓發生一級需求關系、抗經濟周期強的行業的初衷。”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并非是搭建一個網站就可以推出理財計劃的行業,需要企業具有很強的金融基因,需要對經濟周期的系統性風險有準確的預判和預警。可以這樣說,現在走在行業最前沿的企業并非一定是下一個經濟周期中的領導者,每次金融危機就是一次重新洗牌。
三、流動性風險
所謂流動性風險是指,P2P公司中理財資金和債權資金的匹配管理,這也是P2P的核心所在。流動性風險在金融行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是金融行業最懼怕的風險,但相比宏觀層面的風險來講,流動性風險屬于微觀風險,屬于可控范疇。
通過筆者的多方了解,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理財資金遠大于債權資金。目前已經有幾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顯現出這樣的問題,投資理財者把錢充值到平臺,但是卻遲遲買不到理財。打著饑餓營銷的幌子的背后,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債權進行匹配。這種情況下,且不說這筆資金的利息問題,很可能還會牽扯到法律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資金池。
第二,規模越大,流動性風險也越大。在中國,有一個說法叫做剛性兌付心理。當一家大型企業,在一個時間點面臨客戶批量贖回,也就是所謂的“擠兌“風險出現的時候,它可能帶來的就是滅頂之災。
流動性風險雖然可怕,但卻是可以控制的風險,在面對流動性風險時,應先建立相關的預警機制。所有的債權與理財的匹配關系需要專人專崗進行管理,需要對所有的匹配關系進行預判,并做好未來三到六個月的資金計劃。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當中確實存在一些亂象,比如一些企業打著P2P的旗號,做著自融資的業務,這屬于欺詐范疇。這也是我們談風險的同時,亟需監管出臺的重要原因。
四、審貸風險
審貸風險是我們常說起的風險,但是很多企業對于審貸風險的理解并不全面。這里說的審貸風險是一個過程,是一套體系,從準入條件到通過率,再到審批參數,最后才是催收管理,這是我們所說的風控的全過程,每一環都非常重要。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對于審貸風險的管理還只停留在催收管理上。有金融行業專家表示,貸后催收只是風險管理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如果把貸后催收作為主要管控方式的話,風險極大。
在整個風控的過程中,準入條件是第一個環節。在這一點的理解上,筆者非常贊同玖富孫雷的觀點。優先選擇與老百姓衣食住行發生一級關系的行業,抗經濟周期能力比較強。比如說吃飯、茶葉、家裝、家具等。
通過率的高低取決于一家企業的風格,有些偏大膽、激進的企業會把通過率控制在40%-60%,相對偏穩健的企業會控制到20%-35%,更有一些企業說他們的通過率不到10%。
審貸技術方面,目前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當中,包括宜信、人人貸、拍拍貸、有利網等多家知名企業在內都沒有看到明確的信息。比如使用或引進什么樣的技術、技術運作的基本原理,目前還沒有看到。不過有些企業在審貸技術方面已經走在前列,比如陸金所、玖富。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理財直接對接基金、保險等產品,且擁有平安銀行的保障,審貸技術自不必說。玖富則是國內最早一批引進美國全套FICO技術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曾為國內多家銀行提供審貸技術支持。
風險控制是一套完整的體系,需要企業擁有很強的金融基因,風險控制管理上,人員的任職資格非常重要。沒有完善的風控體系,是現在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也造成對投資理財者的理解誤區。
互聯網金融企業現在公布的主要數據是不良率,有些是2%,有些是1%,有些甚至低于1%。可實際上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有多大呢?筆者曾咨詢相關業內人士,該業內人士告訴筆者“這只不過是一個數學問題。現在公布的不良率的高低取決于各家企業分子和分母的設置,每家的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不具有參考意義。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容易造成投資者理解誤區的一個問題。與其看比例,不如看公式;與其看數字,不如看團隊。“
所以筆者認為,看一家企業的風控能力,并不能看不良率的高低,而是看風控整體的體系,風控流程的管理,團隊的任職資格。
五、IT技術安全風險
IT技術一直是P2P行業的短板,2014年元旦過后,P2P平臺人人貸、拍拍貸、好貸網先后遭遇黑客攻擊。近日,國內互聯網安全問題反饋平臺烏云又曝出某P2P平臺系統存在嚴重安全漏洞,且還有7家P2P平臺使用同一系統。
由此可見,IT技術安全風險是決定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否長期、穩健發展的直接原因。目前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系統花費不超過百萬,且主要來源為購買,安全性無法保障。購買的系統無法確定有多少暗門或漏洞,這就要求企業需要自己搭建系統并設置防火墻。
筆者認為:投資者在選擇平臺的時候,首先要認清這個平臺的IT技術是否安全。可以先去看它有沒有安全認證,通常規范的企業會選擇如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的認證。或者去看這個平臺是否有資金。如果你的資金放在P2P平臺上,那么請注意了,你可能會面臨被黑客攻擊和平臺“跑路”的雙重風險。資金與信息平臺分離是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采取的最為安全的方式之一,資金賬戶在支付平臺,而支付平臺的系統都是經過央行認證的,安全性自然要高一些。
六、人員操作的道德風險
現在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仍然有龐大的線下團隊,然而人力密集型企業都存在人員操作道德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確實存在同業攢單的情況,甚至有一些中介就會幫助客戶造假,或聯合公司內部員工幫助客戶造假。
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其中有很多年輕的公司在快速擴張期,人員數量迅速增長,如果此時公司相應的管理和配套機制沒有跟上,就非常容易出現人員操作的道德風險。因此在公司快速發展時期,應及時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獎懲機制。
互聯網金融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要兼顧金融的安全性,一方面要保證互聯網用戶體驗,互聯網金融始終在尋找中間的平衡點。但相對于用戶體驗,金融的本質還是安全。筆者在此提醒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如果從長期、穩健發展的角度分析,應兼顧六大風險。建立相應的機制,應對宏觀與微觀,可控與不可控的風險。對于不可控的風險,要有積極的準備,保持與監管部門的積極溝通,對經濟周期有預判,有預警機制,應急措施和備選方案。對于可控的風險,要設計相關的流程、機制并嚴加控制。
互聯網金融企業目前階段還是重金融多一些,呼吁監管部門,在制定監管政策時,優選并扶植一批優質穩健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鼓勵其創新,同時要求企業高管團隊應該多一些具備正規金融機構的風控運營人員,行業應該設立準入門檻,嚴格限制資金流向;而對于規范性較差的公司,應給予嚴厲的打擊,肅清互聯網金融行業環境。這樣才能保護真正的普惠金融,保護好創業者與投資者的利益。
(新聞稿 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