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進入中國上百年的歷史,近40多年間,全球最重要的跨國公司幾乎都建立了在化業務。如何在中國做好本土化,始終是一個管理難題。
2003年我成為Polycom中國區總裁,到2014年,Polycom中國地區年收入增長了近20多倍。如今,Polycom的視訊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40%。Polycom在中國的成功是因為我們踐行了一套有別于其他外企的本土化戰略:首先,建立了以“項目分銷”為基礎的代理商合作體系;其次,建立了以洞察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研發體系;再次,建立了結合外企的規則優勢和本土文化優勢的文化體系。
外企的本土化難題,突出表現之一就是與代理商的關系,尤其在早期,由于外企的一貫強勢,形成了一套短期內行之有效,卻不具備長遠眼光的合作模式。我加入Polycom之初,發現這種經營模式也在公司內盛行:哪位代理商能夠滿足廠商的銷售數字,廠商就與它合作。這讓雙方之間只交易關系,毫無信任可言,更不用說在市場波動時成為同舟共濟的伙伴。
2002年Polycom與神州數碼簽署總代理合作,從那時起,Polycom一共簽署了4家總代理,這十幾年間就再沒換過。從與神州數碼合作開始,Polycom開創性的創立了項目分銷制——以每個獨立項目為基礎的分銷模式。時至今日,神州數碼與超過200家廠商合作,項目分銷仍是獨一無二的模式。項目分銷,讓Polycom與代理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在去多關鍵時刻代理商給了Polycom極大地支持;同時,項目分享讓Polycom作為廠商必須全程參與到終端服務中,對市場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這些年,與我打過交道的代理商和客戶都說不像“外企人”,我也的確沒進入過外企圈——我很難適應那個圈子的文化。典型的一種情況是,當在華業務遇到困難時,外企經理人總是拿中國市場的復雜、客戶的難纏為借口。這讓我很不解——在我看開來客戶和代理商,都是我的老師。
拿Polycom的視頻通訊業務來說,在全球沒有一個客戶是工行、連同這個量級的;沒有一個市場對安全、穩定的需求像中國客戶這么高;中國客戶也是對個性化服務要求最多的。但這給了我們贏取市場的機會,為了滿足組 客戶我們的技術變得更加強大,服務更加靈活,比如Polycom的“云媒體攜作平臺”(Media Suite)就是基于中國市場需求研發的,它已經被推廣至全球,讓我們的全球客戶受益。
在Polycom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永遠不妖魔化我的客戶和代理商。這不僅讓我沒有一次作為推卸責任的借口,反而讓我得了總部更大的信任,中國市場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視。2005年中國研發中心成立,成為Polycom全球3大研發中心之一。前任CEO離職時對我說,與你共事10年,讓我重新認了中國經理人,重新認識了中國市場。
得益于這種本土化戰略,Polycom在幾次關鍵時刻抓住了時機。比如,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Polycom中國通過出色的表現,迅速占領了市場。
抓住關鍵機遇
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中國,給中國醫療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急迫的問題是,許多醫療機構分散在全國的疫苗中心,研究所。無法出差——中國人員一旦出差就要被隔離。醫療機構的遠程攜作需求瞬間爆發。而遠程攜作正式Polycom視頻通訊的核心業務。那是除了Polycom之外,還有幾家國內外廠商包括華為、中興、Tanberg以及Radvision也在競爭這個機會。
由于時間的緊迫,客戶提出額一個苛刻的條件:先使用,但不承諾疫情結束后購買設備。我當即決定:國難當頭,Polycom全力支持。在2003年非典期間,包括流調系統、專家系統和政府指揮系統在內的三大系統使用了Polycom的視頻通訊技術。那時,除了捐贈價值百萬的設備之外,80%的設備都是押款使用的。
必須說明的是,所有設備押款不是壓Polycom的款,而是代理商的款。Polycom中國之所以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決策,是因為當我把客戶需求告訴代理商時,他們沒有半點猶豫,立刻行動。
在其他廠商猶豫不決時,我們的快速反應贏得了先機,而Polycom設備的優秀性能也贏得了客戶信任,疫情之后中科院就訂購了Polycom品牌。
此前Polycom在中國默默無名,2003年的非典之戰,讓Polycom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從此開始了飛速發展。而這關鍵一役的勝利,既有Polycom技術團隊的實力,更仰賴于代理商的全力支持。
要規則更要情誼
“項目分銷”體系的建立是Polycom與代理商共同成長的過程,它成功的關鍵在于廠商樂意為代理商著想,與他們用本土語言打交道。將本土語言并不僅意味著會說中國話,而是能理解、融入本土的“江湖”,尤其是在早期。在中國市場,與合作對象建立信任之前要建立情誼,這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東西。
但國人對規則不夠重視,而外企最大的優勢就是講規則,在與代理商的合作之中,我們對Polycom規則的遵守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在推進項目分銷系統的過程中,我提出了“規則、公平、信任、情誼”這四個原則,作為我們的合作文化,他保證了這套系統的順利實施。
當Polycom需要支持的時候,代理商挺身而出,反之,我們也是這樣支持代理商的。2012年整個視訊市場都在下滑,總部仍然希望中國市場實現30%的增長,那一年我們真的做到了。隨之而來的是,在2013年代理商的庫存達到了24周之多,這是非常危險的。但要降到健康的7周庫存,就意味著必須下調銷售預期,這樣一來,中國市場就會變成負增長。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數字意味著一切。那是公司新任CEO剛剛上任,他憤怒的對我說,我們不負責幫代理商降庫存。我說,那你們準備把我換掉吧。最后,總部妥協,下調了銷售預期,我則利用了Polycom一款特別暢銷的音頻產品,幫代理商,解決了銷售難題。到年底,CEO問我,你怎么做到的,全球都在向你取經。我回答到,永遠尊重你的代理商。
時至今日,項目分銷系統早已成型,對于代理商來說,項目導向的盈利模式,令他們在產品分銷之外還要做集成商支持,這無疑提高了代理商的價值,以及人員素質水平。
對于Polycom來說 ,項目導向使我們對代理商的選擇更加公平——只有能完成整個項目的代理商,才能獲得訂單——主動權交給了市場;第二,項目導向讓Polycom更加貼近客戶——從產品層面延展到了項目層面,這讓我們能夠提供更靈活的,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尊重本土,才能影響全球
創新往往源自客戶,他們的需求幾乎推動了POolycom每一次技術變革,進而形象他的市場定位。比如,2007年高清視頻會議需求的爆發。
2007年市場出現了高清視頻的概念,產品面臨升級換代,到時以色列研發中心的研發時間是1年,但中國市場的需求,明顯更加迫切。于是北京研發中心提出半年內攻堅,事實上我們用了3個月就成功了。恰在此時,中國政府出臺了取消文山會海的政策,市場需求突然爆發,Polycom就成了第一家能提供成熟高清技術的廠商,并成為市場的首選。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之戰讓Polycom在市場揚名,那么2007年高清視頻的研發成功,讓我們鞏固了市場占有率,并逐年遞增。在2011年達到市場份額過半的峰值。
這讓我們更加明確了Polycom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優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其次,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第三,為用戶體現價值。在本土市場,要發揮這些核心能力,理解用戶雪球變得尤為重要。在我們受歡迎的產品中,“智能導播”(EagleEye Director)有一個功能就是來自中國市場。只能導播技術的亮點是,在視頻會議時,攝像頭會自動捕捉發言人,將之頭像放大,提醒與會者誰在發言。在中國實施項目時我們發現,捕捉發言人的同時,客戶非常在意重要任務的頭像是否始終放大并穩定呈現。這是個很大的技術挑戰,北京研發中心最終實現了這個效果,并將它作為附加功能推廣至全球。沒想到,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功能,在全球市場上大受歡迎。
進入互聯網+時代,Polycom的商業模式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移動技術改變了用戶的習慣,他們需要隨時隨地加入業務討論,功能要更加簡潔、易用,同時要保持高質量的音視頻通話。但這也是Polycom的機遇,我們善于創新,從不畏懼來自市場的挑戰。Polycom會與伙伴們一起面對市場的風雨,就像我們一直做的那樣。
(新聞稿 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