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飛華通)作為雙創特邀單位參加本屆會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互聯網+”論壇上,易飛華通將發布主題為“互聯網+腦——創造核心醫療及居家健康的新模式”的報告,面向國際發布其在人類腦科學測量研究領域超過三十年的研究進展和最新技術——從腦電波中提取出疼痛(Pi)指數、意識鎮靜(WLi)指數、焦慮(ANXi)指數、舒適(CFi)指數、腦耗能(BMR)指數、腦疲勞(MeF)指數、記憶加工(WMF)指數、左右腦偏側(LRBU)指數等腦狀態的定量特征指標表達。
時至今日,大腦依舊是人類認知的黑洞。伴隨社會發展,全球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疼痛、緊張、焦慮、大腦老化、失眠、壓力等多種身心疾病都會對腦狀態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人們急需客觀定量地了解大腦狀態,為預警、診斷、治療提供有效依據。但目前以心理智能測試、神經電生理測試、影像學檢查為主的傳統大腦測量方法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諸如心理智能測試受文化、教育程度等影響較大,耗時較長,效果差,指標過于主觀;神經電生理測試耗時長、不敏感、不易誘發,需要復雜儀器;影像學測量更偏向器質性,無法實時和連續,無法常規使用。因此,傳統的測量方法無法為人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無創、客觀定量的腦狀態檢測。
客觀定量數據開辟腦科學轉化應用新徑
基于10年腦電波基礎研究和20年臨床腦科學應用研究,以及過程中收集的超過20萬例腦電波大數據,易飛華通在國際上首次自我命名了多達二十多個腦狀態的定義、名稱、常模值范圍、生理意義和臨床應用路徑,并結合互聯網+的應用架構,將技術轉化為可穿戴式的疼痛、意識、焦慮、舒適、緊張、疲勞、腦耗能、腦偏側、睡眠等腦狀態的客觀定量測量監護設備,突破了神經精神心理疾病只能以心理量表作為常規評測大腦狀態的限制。
其中,疼痛的定量測量,可以為醫療機構對于疼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精準化的科學手段,也可以為廣大人群居家化的疼痛監測和疼痛管理提供輔助決策依據;鎮靜(WLi)指數和睡眠監測,可以幫助醫生完善患者鎮靜過程的用藥和居家化的睡眠疾病管理;焦慮、緊張、舒適、遺忘、腦耗能及左右腦偏側等腦狀態指標,可以為神經、精神領域的醫生實現客觀化定量化測量監控精神心理狀態提供輔助手段,并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開展大規模的腦體檢服務,使每個人都能時刻了解自己的大腦特點、能力、效率。
腦狀態監護儀以智能傳感器技術為基礎,以云計算為依托,在空間和時間上無限拓展腦狀態監測的應用范圍,助力于早期篩查、疾病診斷、臨床監護、療效評價、康復訓練及隨診評價等醫療行為的各個環節。腦狀態監護儀不僅可以滿足目前醫療領域對腦狀態客觀定量測量的剛需,填補醫療市場空白,而且以互聯網+腦+X為應用模式,為服務于民用市場提供醫療基礎。
20萬例大數據凝練23項指標
易飛華通用了33年完成從大數據到產品的轉化,研發團隊通過10年探索使用腦電波大數據分析的方法論。從1983年開始將腦電信號轉為數字信號,通過大量臨床觀察和數學計算,找尋規律;在1993年提出BIS(腦電雙頻譜指數,反映麻醉狀態下的意識情況);緊接著進入觀察期,從1996年到2004年,易飛華通和醫療機構以及醫生合作,搜集大量患者腦電數據,特別是極限數據,如死亡、無血供的大腦、低體溫等,總結反復出現的規律數據,用數學算法提取出一千多種常見的數據指標;接下來的7年BET將總結出的多種指標在臨床上進行驗證,通過大數據分析方法用多元回歸算法找到了抑郁、焦慮、緊張等臨床表現與客觀定量指標的相關性,初步應用在心理精神領域。
截止2015年,易飛華通從20萬例大數據,上千個指標中,凝練出鎮靜指數、疼痛指數、睡眠結構、腦健康和腦能力指標等共計23項,并將上述指標轉化為產品。2015年8月至12月期間,與國內多家知名醫院進行腦狀態指標的臨床預實驗,對疼痛、意識、焦慮、左右腦偏側、腦耗能、腦內斂等多項指標進行初步驗證。據主持預實驗的教授以及臨床一線醫生反饋,客觀定量化的腦狀態指標不僅能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目前的腦狀態,如手術患者的麻醉深度,術中術后的疼痛程度以及認知的改變,慢病患者腦狀態的改變;而且具備輔助醫生臨床用藥決策的潛力。
易飛華通副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李岳先生表示:“期望可以盡快開展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將這一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并借互聯網+的東風,將服務深度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將服務廣度延伸至亞健康、養老及教育等領域。”
(新聞稿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