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電腦技術得到快速提升,從臺式機到筆記本,再到平板電腦,展現出了內核多元化、功能集成化、性能快速化、體積小型化等多維的發展趨勢,但是目前市場上電腦技術的進步僅是在功能性能上的提升,下一代電腦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會走向哪里?
在2016年5月29日的新品發布會上,青島小雞出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場展示了最新的電腦技術發展趨勢——小雞出殼“蛋黃派”第一代激光電腦產品,被市場譽為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智能電視、投影機五大產品的集大成者和終結者。
據介紹,小雞出殼公司現在的主業業務聚焦在激光電腦的研發和銷售,公司推出的“蛋黃派”產品是在現有電子科技成熟技術上的二次開發,是電腦、電視、投影機等電子科技最新技術的集大成者,具有計算機、電視播放、投影投像、投影鍵盤等多個功能。
“蛋黃派”最大的技術亮點在于,其是一個世界首創沒有屏幕的小型超級電腦(超級pc),明年的正式產品體積將大約只有10乘10厘米,但是配置了八核處理器,32G內存,配備 “安卓” 和 “視窗”兩套操作系統,支持現有的絕大部分應用軟件。
其次,不同于現有計算機的是,“蛋黃派”沒有屏幕,而是融合了最新的激光投影技術, 使用激光光束來投射畫面,采用自帶的納米幕布做為電腦屏幕,視頻標準可以達到當前最新的4k標準。
同時,“蛋黃派”產品還采用無鍵盤設計,電腦鍵盤也是采用投影技術,基于成熟而且專利已經開放的投影鍵盤,顛覆了現有電腦必須標配鍵盤的形態。
據小雞出殼創始人、總設計師、總工程師、ceo孫國豪介紹,“蛋黃派”激光電腦是世界首創,目前類似的產品有激光電視和投影筆記本,而相比激光電視的優勢是激光電腦是windows系統,是全能的,激光電腦既可以辦公,也可以娛樂,包括玩游戲、看電影、看電視,相比投影手機、投影筆記本,激光電腦的優勢則是投影技術最高配置,真正實用,視頻標準是當前最新的4k標準,亮度、清晰度方面都是當今最高的,而投影手機、投影筆記本的投影基本是雞肋。
孫國豪認為,計算機的進化方向應該是主機越來越小(納米),屏幕越來越大(光幕)。但是以往的計算機發展方向出現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從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智能手機,主機越來越小,而屏幕也越來越小了。
這個問題的幾個解決方案就是采用投影技術、柔性屏技術,但是最終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光幕技術。光幕進化分兩個階段,從投影走向射影,從平面到立體,投影需要介質,例如墻面、幕布,射影是投射在空氣中,甚至真空中,不需要介質。
分久必合,未來所有的視聽設備(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智能手機、投影儀、電視機)都將統一為一個集成的超級電腦-“光幕電腦”魔棒,這就是計算機的未來。
按照這一認識,小雞科技第一代產品“蛋黃派”已經開發出功能機、概念機,作為激光投影超級電腦,是沒有屏幕的電腦,配置和現有臺式計算機一樣,而體積小,正式產品將大約只有月餅大小,可以裝在口袋,使用時屏幕就是鏡頭,幾乎任何平面都可做為屏幕,例如墻面、 頂棚、地面,都可以投射出高清畫面,而且標配自帶方塊鼠標、納米幕布,此外,還可以通過硬連線連接任何屏幕,包括顯示器、電視機等。
市場人士認為,激光電腦一次改變解決計算機五大困擾,體積較大、占據空間,質量笨重、攜帶不便,各式插線、雜亂無章、屏幕太小、不夠清晰,功能不全、拓展受限。激光電腦擁有計算機的全部功能,但是體積超小,是對個人電腦形態的重新定義,是輕量級選手,重量級身手,是一個現有電子產品的大一統產品,將顛覆現有計算機的市場格局。
據了解,經過地面股權眾籌,第一代“蛋黃派”產品已經處于概念機階段,不久將向面家庭、公司和私人影院等市場推出,正式產品也將采用眾籌方式在國內外同時試營預售。公司第二代產品“魔法盒”也在研制中,將是激光電腦的再升級,將集成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智能手機、電視機、投影機等更多功能,同時將配備柔性屏技術。新產品“魔法盒”將在2017年面世。
孫國豪向記者表示,小雞出殼公司的將深耕電腦科技集成開發,引領電腦科技的發展方向,公司采用開放式研發,開放式銷售和開放式管理經營。
小雞出殼的種子期投資是采取股權眾籌的方式完成的,前期已經投入了一百多萬元;公司銷售也首先采用眾籌方式,既可以測試產品銷路,避免盲目投產,還可以得到網友尤其是發燒友的意見和建議,讓用戶參與設計,同時得到預付款,籌集最初的粉絲群;公司的技術研發也是開放式,開放的大實驗室歡迎有技術優勢的研究人員加盟,共同研發電腦產品的最新科技;公司的融資也將是開放的,希望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現在的融資目標是天使輪3000萬元,分別為具體產品眾籌1000萬元、股權眾籌1000萬元、天使風投1000萬元。
“按照小雞公司發展戰略,公司將分成兩步走,第一步是激光電腦,實現微米主機、激光鏡頭和納米幕布,第二步是光幕電腦,實現納米主機和VS光幕(虛擬屏幕)。”孫國豪稱,小雞出殼是被廣泛看好的公司,預期一年內就可以實現規模發展,幾年內產值就可以達到千億級規模。
(新聞稿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