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對網絡的需求和依賴越來越大,手機流量業務在所有運營商產品中所占的比重也飛速走升。顯然擁有龐大數據支撐的運營商更能洞察其中商機,面對通訊消費市場的需求細分,針對手機上網的重度用戶,虛擬和傳統運營商都紛紛瞄準大流量業務。近期,中國電信在電信分享日推出“吃到撐”產品,顯然有與小米“吃到飽”針鋒相對的意思。但同樣大流量卡,同樣采用簡化計費的模式的兩個產品,誰有誰劣!背后恐怕不僅僅是兩個產品的PK。而是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之間的碰撞和較量。
近日,隨著2015年年底工信部對于虛擬運營商兩年的試點期限將至,虛擬運營商再次登上市場討論的熱點話題,那么,虛擬運營商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它對三大傳統運營商到底帶來了多少沖擊?是否真如它們所宣傳的那樣優惠?這些都成為市場聚焦的關鍵問題。 “吃到撐”vs “吃到飽”
這兩個看似很像的電話卡成為時下熱門的話題。小米移動“吃到飽”套餐:59元包3000MB全國流量。電話0.1元/分、短信0.1元/條,超出套餐流量上網0.1元/MB。中國大陸地區無漫游,接聽免費。可選來電顯示,5元/月。而中國電信此次在“電信分享日”中推出的“吃到撐”比這款“吃到飽”要優惠更多,解決了重度上網用戶的實際流量需求,把實惠給到消費者的痛點之處,對無數的手機族而言,最痛苦的事兒莫過于還在月中,流量就已經用完了。“吃到撐”不僅提供3G的套餐流量,超出的部分以30元/500MB(約0.06元/MB)的優惠價格。(據悉,11月25日后都可以在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189.cn或歡go客戶端辦理該套餐)
虛擬運營商:不具備網絡技術,只做運營和服務
虛擬運營商到底是什么?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了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
虛擬運營商并不具有網絡,但是通過網絡的租賃和使用為客戶提供服務,只做新業務的開發、運營、推廣、銷售等方面,就是民營企業參與的銷售和運營。
工信部放開門檻時,業界反應強烈,在 “互聯網思維”的推波助瀾下,甚至被寄予了眾多顛覆、創新的重任。截至2015年11月中旬,虛擬運營商用戶數發展了約1600萬。但總體而言與預期的5000萬相差不小。
理想狀態下,如果虛擬運營商ARPU達到35元,用戶數可以超過100萬,可以達到收支平衡。但現實卻是虛商ARPU僅在10元左右徘徊,而用戶數除了現有的蝸牛、遠特、分享、天音、愛施德(002416,股吧)、迪信通等比較大的虛商目前用戶已經突破100萬之外,其他虛商能夠跨入10萬用戶門檻就已經很難了。
面對沖擊:傳統運營商正面迎戰,后發制人
仔細分析虛擬運營商的產品,不難發現虛擬運營商都需要從基礎運營商處買流量、話費等業務,傳統運營商給他們的價格并不會有太多優惠。如果只是對這些資源進行轉售,這其中的利潤極為有限,甚至可能會入不敷出。
同時,三大運營商也不斷推新業務,并通過渠道、用戶規模的優勢迅速占有市場,如中國電信流量不清零等的推出,讓虛擬運營商面對的競爭格局更加激烈。
在全民4G的行業環境下,中國電信等三大基礎運營商,正面應對,用自己的基礎服務網絡以及快速的產品組合能力,快速反應,相信虛擬運營商如果不進行更好的資源整合和創新服務,以單純的價格戰,必定是無法突圍出來的。
(新聞稿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