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用戶口味無限變幻,對的產品在對的時間能夠迅速點爆市場。移動直播做到,語音問答APP也干了。然而,點燃之后的持續燃燒,或許才是有意義的。
一步快 步步快
如同股市的熱點輪動,移動互聯網創業熱點同樣千回百轉,主力領域令人應接不暇。如同股市的大起大落,移動互聯網創業領域從來都不缺熱點和概念,此消彼長,一波波的概念大行于世,總有人發起率先發功賺個金銀滿缽,也總有人高位站崗樂做接盤俠。
炒股的朋友都知道概念龍頭股的重要性,龍頭股不發力,整個板塊基本也只能老老實實趴著。對互聯網創業而言,率先將領域概念展現給大眾的項目便可視為“龍頭”,接著資本助力下,大量的類似平臺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以語音問答類平臺為例,在行孵化的分答便是領域中的“龍頭”,以全新的產品概念讓大眾快速接受語音問答類產品,生生撬開行業突破點。就此而言,語音問答類APP創業公司都應該對在行表示感謝。正因為分答的快速走紅,行業才能夠迅速獲得資本關注,各種大大小小的追隨者出臺也就不奇怪。除創業公司的產品模仿,分答帶給許多大型平臺有建設性的產品啟示。
有些平臺的借鑒實質上是對平臺的現有布局的完善和補充,有的模仿則只是刷一下存在感,宣稱自己也進入熱點行業,已經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模仿者進入到這個行業,原有的龍頭們可能早已開啟下一步動作,一步快步步快。
語音問答不再止于泛娛樂內容
無論是移動直播,還是語音問答,上線之初便早早和網紅大咖們掛上鉤,以期通過他們的粉絲轉化力促進平臺的發展原力。各種移動直播平臺上,網紅們扭著翹臀賣力表演,土豪們隔著屏幕揮霍錢財,平臺安安靜靜賺個流水,多么和諧。然而,語音問答平臺并不等同于移動直播,并不能通過視覺效果持續刺激粉絲用戶荷爾蒙分泌,并不能照搬直播平臺的營收模式。況且,知識付費平臺終究還是要回到知識,回到產生有價值內容的方向上。
不如,看看現在的分答是什么樣的。
首先,關心社會熱點事件。最近,全國人民都知道武漢遭遇洪水災害,城市幾乎癱瘓。好在網友們還沒有忘記災區人民,近幾日的分答每天都會涌現出關于武漢洪水的討論及提問,有討論洪水成因,也有討論洪水自救方式等等,網友們都在發揮自身的能量。歐洲杯期間,劉語熙通過分答提問“本屆歐洲杯上,有哪些不該錯過的人或瞬間?”,該問題很快獲得搜狐體育執行主編徐江、足球之夜主編王楠等一眾體育名記及大佬的熱烈響應,徐江順便也在回答中調侃劉語熙的“神預測”。
其次,消除大眾與機構的距離感。筆者留意到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在分答上開設賬號,并積極回答相關網友的問題,輕松調皮的語氣徹底顛覆大眾對國資委神秘的印象。分答平臺上,國資委完全是一副親和力十足的新新網民形象。
再者,互助精神得以傳遞。隨意翻開分答的每日熱門話題,總是少不了求助提問帖。例如,“大學畢業了,XX專業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還有“怎樣提升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等等。從此類問題的偷聽人數來看,有求知欲望的人群并不在少數。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個人使用分答的一些發現,肯定還有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沒有被我發現,一切皆有可能。至少,分答平臺的內容生態已向好的方向發展,平臺內容不再是一些不著邊際的問答。筆者認為,分答這是在告訴同行和用戶,語音問答并不是只能做八卦集中營。
知識付費發力 輿論陣地成型
社交互動型平臺總是摻雜太多的聲音,專業的非專業的,相關的不相關的。對于求知者而言,不相關的內容會產生信息干擾,不專業的內容會產生誤導。無論是國外的twitter,還是國內的微博,人們都可以免費的暢所欲言,除了電費和網費,無法另行付出任何成本,各種信息張手便來。對大眾用戶而言,想從信息大海里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
反觀分答,所有的提問均建立在付出金錢的基礎上,偷聽者亦須付出。要知道,對于習慣了免費的中國網民而言,付費提問并不容易,付費代表著他們的態度,也代表他們提問的出發點。同樣的,當一個問題被越多的人付費偷聽,其答案的潛在價值可能越大。此外,最新更新的分答APP上線分類找人功能,用戶可以直接進入到關心的類別尋找付費尋找答案。從內容的閱讀機制及平臺的分類引導機制來講,用戶獲取知識的時間成本大大縮減,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分答還是很有機會成為一個專業的知識問答平臺,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另外,分答的社會熱點事件問答內容有助于平臺成為一個新的輿論發聲及傳播陣地,從目前的參與程度來看,分答用戶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還是非常高,并不亞于對專業知識的探索。如果,分答平臺的熱點事件討論內容能夠形成常態,那么平臺會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用金錢來傳遞社會消息,形成高聚能效應的輿論傳播鏈。如此機制下,分答平臺會不會出現一種新的公益形式呢?例如,當一名災民或病患通過分答求問,醫院機構專用賬號祭出專業回答,熱心或專業的用戶紛紛參與偷聽和分享,提問者可以源源不斷獲得資金,答題的醫院也可以將偷聽收益作為接收提問者的專用款項。
語音問答類產品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還存在很多的可能性,連接的價值能不能最大化還是在于平臺的內容生態能不能專業化。
(新聞稿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