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穿新衣、放爆竹、走親訪友等傳統過年習俗似乎正在遠去,年味變得越來越淡,記憶中熱熱鬧鬧的新年,好像除了放假的慣例還在,一切都在變得陌生。很多人內心都涌現出了一個疑問:傳統文化還能復興嗎?
今年春節期間,一款名為“豬豬拜大年”小程序的突然走紅,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復興的希望。這款小程序由杭州相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集成了Rokid的AI語音合成技術和相芯科技的AI語音動畫技術,從“拜年”的傳統文化習俗切入,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小視頻為載體,并搭配了四種不同的傳統拜年場景,可謂是既傳統又現代。

有網友留言,豬年,豬豬來拜年,過年都變潮了!還有網友精辟總結,從傳統到現代,過年的氛圍好不好,原來就差一只“豬”。客觀來看,從2011年我國首次提出“文化強國”戰略至今,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就從未停止過,特別是2014年微信推出紅包的玩法后,更是將過年送紅包的傳統習俗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乃至演變成了日常的習慣。而此次,“豬豬拜大年”小程序的推出,一方面契合了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再次展現了高科技的強大魅力。
鄧小平曾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實力,才有復興傳統文化的底氣。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因“缺芯”,美國對國內眾多企業的制裁,還猶在眼前。增強科技實力,已成國人迫切的需求,亦已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基礎。如何破題?既要有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也要有強強聯合的協作能力。以“豬豬拜大年”為例,它爆火的背后是相芯科技團隊在3D圖形、計算機視覺、VR/AR領域長達20余年的積累,也是相芯科技與Rokid強強聯合的成果。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還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豬豬拜大年”這款小程序來看,里面所涉及的AI語音合成技術和AI語音動畫技術都并非首次面世,但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并實現產品化的落地,卻并不多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創新理念,這款小程序才能從風格多樣的新年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大眾所追捧的熱門產品。更進一步說,正是因為有創新精神,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才能實現論文數量和高被引數量“雙第一”。

不過,高科技在助力文化復興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文化的傳播方式和人們的接收方式。過去,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依托線下,但如今,不論是微信紅包還是“豬豬拜大年”小程序,線上都已然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而人們接受文化的方式也從過去的死記硬背走向了如今的寓教于樂。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正在找到一條良性循環的康莊大道。
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先進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站在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起點,借力高科技,我們既要不斷發展好、傳播好傳統文化,也要不斷與時俱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時刻保持我國文化的先進性,唯有如此,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迎來全面復興。
(新聞稿 20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