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海爾智家H股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私有化項目圓滿收官。海爾智家成為首家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了“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同時也成為第一家物聯網化的上市公司。
事實上,自私有化方案公布以來,海爾智家就一直受到資本市場廣泛而持續的關注。其中,光大證券從經營特征、利潤改善的持續性以及利潤兌現節奏等幾大方面對H股上市的海爾智家進行分析,認為伴隨著經營上行,海爾智家利潤一致性和經營活力有望繼續螺旋上升,估值和市值規模有望快速修復,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凈利潤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私有化有望帶來自上而下的經營特征轉變
首先,從經營特征邊際變化看,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后的海爾智家利益結構邊際得到改善、管理體系得到統一,進一步釋放了公司自上而下推動變革的決心和動力,市場一直期待的利潤修復邏輯有了兌現的土壤。
一直以來,白電三巨頭都有著不同的財務表現特征,美的業績較為穩定,格力由于管理層追求連任,故而利潤釋放的動力也相當充足;而海爾智家的利潤規模卻相對落后。橫向對比三大白的企業經營特征,光大證券認為歸根結底是自上而下的利益體系、治理結構日積月累塑造的。
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前,海爾智家擁有復雜的利益體系和治理結構,從而牽扯出經營目標分散多元、組織結構/流程/人員更冗余等問題。相比業績增長訴求拉動戰略進化,海爾智家更多是以前瞻布局落地為追求,短期業績錨定不夠明確。
本次私有化完成是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雙平臺戰略成型以來,首次對利益體系和治理結構的大梳理。據光大證券分析,私有化完成的海爾智家有望實現自上而下的經營特征轉變,上市公司平臺的定位更加明確,市場一直期待的利潤修復邏輯也有了兌現的土壤。
四個重構驅動經營提效,利潤有望持續改善
新零售周期來臨,行業商業模式正從規模制造分銷向高效零售轉變。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硬件能力的儲備和經營思路方面的升級都走在了對手前面。2020年三季報顯示,海爾智家在保持收入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利潤端表現出快速的向上修復。
那么,私有化后的海爾智家能否延續三季報的積極表現?
對此,光大證券以小微為例,從目標重構、流程重構、組織重構和機制重構“四個重構”進行分析,認為私有化將為海爾智家帶來經營提效、經營管理活力的邊際改善。
首先,是經營目標的明確和集中。從2020Q3來看,總部對小微的經營考核目標做了明確的規范和約束,目標體系向經營端集中:冰洗繼續強勢,補足空調廚電短板,實現小微主體的盈利。
其次,流程和組織的重構帶來強大中后臺能力支撐和釋放經營自由度。2020年三季度以來,借助數據化工具,小微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得到明顯的優化。
再者,各個環節利益綁定和激勵機制強化。此前小微體系下,營銷費用的承擔方是公司總部,效率低下。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后從總部到小微,員工對各自經營成果的分享機制也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2022年歸母凈利有望達到150億,估值端有更大修復空間
隨著治理改善不斷落地,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費用端有明顯的優化空間。今年7月,光大證券就曾發布研報認為,海爾智家費用率有2~3pct的潛在優化空間。綜合少數權益增厚和私有化事項帶來的動態改善,光大證券認為,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凈利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光大證券分析,中長期視角下,海爾智家無論是B端產品品牌、技術研發儲備,還是C端數據倉儲,戰略布局,都領先行業,“制造+零售”能力變現空間巨大,有繼續打開市值天花板的能力。而驅動業績和市值二段跳躍的核心在于業績市值正反饋循環,利益一致性進一步改善,并驅動經營水平螺旋上升。
具體來看,在品牌制造上,海爾智家布局早,能力強,建立了全球研發體系。一方面,海爾智家在戰略上很早就提出了品牌化的概念,另一方面,技術和品牌儲備不僅僅在國內,前期收購的資產使得公司率先建立全球范圍內的布局。2019年,卡薩帝收入已突破70億元,正是海爾智家品牌制造能力的集中體現。
在高效零售上,海爾智家提出的四網融合戰略符合精細管理零售需求,通過數據化、扁平化、統倉統配等,不僅可以提升渠道效率,還可以更好的對終端經銷商進行零售賦能。
總的來看,光大證券認為,行業進入新零售周期,正是海爾智家能夠不斷發揮并強化自己“制造+零售”兩端優勢的最佳時機。
綜上來看,隨著海爾智家H股上市私有化完成,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后續投資將錨定兩點:1.自上而下利益關系和治理結構梳理下,經營管理優化,業績改善能否持續兌現;2.業績市值端的正反饋,能否開啟利益結構、治理水平的進一步上行,打開天花板。
綜合考慮公司治理提效后的業績修復、少數權益并表、可轉債等因素,上調2020~22年EPS為1.24/1.35/1.60元,對應PE為22/20/17倍,維持“買入”評級。
(新聞稿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