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未遠去的2004年里,國內IT業的天空,隕星沉沒與新星升起競相出位上演,IT眾多中小型企業的倒閉與新生交替,為國內IT企業生存“短命論”提供佐證。
就在這一片紛紜中,2005年伊始,IT業界將目光聚焦于微星科技即將舉辦的20周年慶典以及“微星20年成就展”上。這是繼2003年初微星作為筆記本市場一匹“黑馬”受到關注之后的又一次備受矚目。作為與“短命論”相悖的例證,微星科技走進第20個年頭這一事實也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是什么支撐微星科技20年的生存,而且到今天還在健康、蓬勃的發展著?同時,對所有IT企業而言,又該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長久生存?
中小IT企業的癢與痛
回首中關村輝煌,其銷售收入曾經是全國高新區平均值的2倍,而目前眾多中小IT企業正經受著“三年之癢”、“十年之痛”的尷尬與痛楚。
據調查表明,中關村IT企業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在1年~5年間約有20%~30%的初創企業面臨倒閉,能生存達10年的公司簡直鳳毛麟角。而9分鐘就有一家中小企業消亡驚人統計,更是將IT中小型企業推向生存邊緣。
另據國外調查機構資料顯示,全球所有的公司中成立10年還能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只占到1%,而發展20年還能成長得非常好的企業就更少了。
IT企業究竟缺什么?怎樣才能讓IT企業長久生存?未來中國IT企業出路又在哪里?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
核心技術決定話語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核心和關鍵在于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科技的創新和跨越發展已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
一個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研發的實力,有了核心技術,讓技術轉化成直接生產力,才能獲得話語權,最終獲得企業生存自主權。
2004年,國內著名的通信企業中興恰巧與微星一樣走進20年,中興通信董事長侯為貴說,“在市場相對明確的前提下,對技術的跟蹤越早越好。”與此不謀而合,微星科技總經理李晉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同樣表示:“微星非常重視研發,對研發的投入也是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據了解,微星科技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占到了微星全年整個營業額的3%。僅微星上海總部就有近一層的辦公空間供數百名研發人員工作,其投入之大讓很多知名公司都為之汗顏。由此,我們也不難得出微星筆記本在不到2年時間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原因了。
自主創新 掌握企業命運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僅關系到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而且關系到國家的進步與民族的振興。”
——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聯合舉辦的“自主創新與民族振興”座談會言論
清華大學教授施培公曾提出了自主創新是我國企業創新的長遠戰略,在其著作中指出,“自主創新是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是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
企業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產生核心技術或概念的突破,最終向市場推出全新的產品,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根據伊查克.艾迪思博士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當企業處于盛年期時,企業的靈活性和可控性達到平衡。掌握了核心技術,從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能力更有主動權。
微星20年走過的歷程,從原有的板卡領域擴展到終端消費產品領域,歷經轉型與革新,仍然健康生存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這正是將科技轉換為直接生產力的表現。
此外,綜觀國內外,我們還看到在技術研發表現突出的國際知名企業SONY,迄今為止已經有50余年的發展歷史,在多個領域始終處于領導地位,這也與其重視技術研發緊密相關。還有上面提及的國內通信領域成功典范中興,其20年的成功的因素之一仍然是將技術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IT企業未來之路:凝重與悠遠
從以上微星、中興、SONY等企業的成功例證,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一個規律:無論在什么地區、什么樣的市場、什么產品領域,IT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必須把研發放在足夠重要的位置,甚至如微星總經理李晉凱說的,“在產品成長的初期階段,需要的往往是不計成本的研發投入。”微星科技如此重視研發,或許與其5位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有關,同時也與其腳踏實地做事業的風格相吻合,今天微星的成功,應該說是早期遠見的碩果。
與重視研發的成功企業范例相比,國內很多“市場型”IT企業在研發上的缺失就格外讓人擔憂。大舉概念炒作、形象工程,為做市場而做市場,而忽視了產品原有的高科技特性。市場不是“萬金油”,更不是讓企業迅速炮制成功、復制輝煌的利器。如此將市場作為“鎮山法寶”的運營策略,讓人不禁發問:除了市場,這些IT企業還剩下什么?他們靠什么生存?又能否長久?
2005年“微星科技成就展”讓我們看到走過20載的微星科技仍在穩步前進,續寫著國內IT企業的長青神話,給IT企業發展生存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而與微星發展狀況相反的企業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憂思,希望更多的同仁們來關注和扶持國內IT企業的生存大計,共同探討、尋找真正有利于國家、產業、事業各層面的發展之路。(新聞稿 微星提供 200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