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曙光公司服務器在數據庫領域遇到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國外公司的小型機,它們經常會利用小型機本身就具有的邏輯分區技術來吸引用戶,同時打擊競爭對手。而VMware公司的企業級虛擬化產品VMware Infrastructure則完全能實現IBM、SUN等小型機邏輯分區的相等功能,所以曙光公司完全可以采用VMware Infrastructure產品+Oralce RAC+曙光二代小型機搭建基于不同業務系統的不同數據庫集群,從而實現用戶要求的資源隔離、分時段動態分配資源的需求。同時VMware所具有的眾多優點如動態、不中斷服務遷移虛擬機,備份功能,集中管理功能等更是讓該方案增加了許多亮點。
關鍵字:虛擬化與數據庫、VMWare ESX Server、Oracle RAC、分區和資源隔離、動態資源分配虛擬化是一個抽象層,它將物理硬件與操作系統分開,從而提供更高的 IT 資源利用率和靈活性。
虛擬化允許具有不同操作系統的多個虛擬機在同一物理機上獨立并行運行。每個虛擬機都有自己的一套虛擬硬件(例如 RAM、CPU、網卡等),可以在這些硬件中加載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無論實際采用了什么物理硬件組件,操作系統都將它們視為一組一致、標準化的硬件。
虛擬機封裝在文件中,因此可以快速對其進行保存、復制和部署。可在幾秒鐘內將整個系統(完全配置的應用程序、操作系統、BIOS 和虛擬硬件)從一臺物理服務器移至另一臺物理服務器,以實現零停機維護和連續的工作負載整合。
虛擬化的概念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出現,利用它可以對屬于稀有而昂貴資源的大型機硬件(如IBM大型機)進行分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微型計算機和PC可提供更有效、更經濟的方法來分配處理能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如何利用虛擬化解決與廉價硬件激增相關的一些問題,例如,利用率不足、管理成本不斷攀升和易受攻擊等。
現在,虛擬化技術處于時代前沿,可以幫助企業升級和管理他們在世界各地的 IT 基礎架構并確保其安全。
主流的虛擬化技術
最早的虛擬化技術是源自IBM大型機的邏輯分區技術。這種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每一個虛擬機都是一臺真正機器的完整拷貝,一個功能強大的主機可以被分割成許多虛擬機。
IBM邏輯分區技術(LPAR)是劃分單個系統的CPU、內存和其他資源以創建多個單獨服務器的虛擬化技術。每個LPAR擁有自己的CPU、內存和I/O設備分配。此類分區是在固件級別而不是在物理資源級別進行的。因此,使用 IBM System p5 服務器,可使用Micro-Partitioning™來創建LPAR——每個LPAR分配的物理CPU少于一個。
每個 LPAR 包含自己的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可以是AIX、Linux或i5/OS。在一個p5系統上,只能有一個Linux或i5/OS分區。
IBM動態邏輯分區不僅能夠將硬件邏輯地劃分為多個 LPAR,而且還提供了在分區正常運行時動態添加、刪除或在分區之間移動資源的能力。可以對正在運行的分區添加或刪除CPU、內存或I/O槽,而不必首先關閉該LPAR。動態邏輯分區(DLPAR)為用戶的計算環境提供了大量的靈活性。
VMWare虛擬化技術
VMware公司成立于1998年,它將虛擬機技術引入到工業標準計算機系統中。VMware在1999年,首次交付了它的第一套產品,VMware Workstation,在2001年,通過發布VMware GSX服務器和VMware ESX服務器而進入了企業服務器的市場領域。2006年6月,VMware公司發布了最新的VMware Infrastructure 3,成為行業里第一套完整的虛擬架構套件,在一個集成的軟件包中,包含了最全面的虛擬化技術、管理、資源優化、應用可用性以及自動化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