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012年1月10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CES(國際消費電子展)的宣傳視頻,視頻中海爾的形象與產品反復出現,占據了大段篇幅,這是中國家電品牌首次登陸紐約時代廣場,同時意味著以作為全球化的海爾已經實現身份的轉換,由Made in China成為Created in China,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Made in China之痛
一直以來,中國都被看做是“世界工廠”。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中國制造的產量在全球占比高達40.5%,但中國品牌的海外占比卻僅有2.9%,。而在這2.9%的中國自主品牌占比中僅海爾就占了2.6%,占比高達86.5%,這意味著中國白電產品在境外每銷售100臺就有86臺“海爾造”。這一數據充分暴露了中國家電企業海外自主品牌建設所面臨的尷尬。作為中國家電業的領軍企業,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自主品牌之路,成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名片。
就整個家電行業而言,相對于終端零售的高利潤,產品的生產制造商通常只能獲得較少的利潤。事實上,自踏上世界舞臺起,中國制造就被打上了“廉價”的標簽,在海外市場缺乏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這使得很多產品難以直接進入零售端,大大減少了企業利潤。在銷售黃金的2/8法則下,面向80%消費者生產的中國電器,只能有20%的利潤空間。家電行業可謂成也Made in China,敗也Made in China。
Created in China是夢想嗎
難道中國真的像電影2012中所描述的,只能制造諾亞方舟而不能設計諾亞方舟嗎?答案是否定的。無邊框云電視、裸眼3D電視、腦立波電視等高科技產品,以往可能只能由歐美日韓家電企業最先推出,而如今赫然出現在揭示未來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的CES展的海爾展區上,來自中國的海爾正以全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中國的高科技和創意設計能力,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家電企業已經了發生身份和角色的轉換。
在過去的十年中,以海爾為首的中國家電企業堅持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提升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據悉,海爾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3項發明專利,是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最多的家電企業,這足以證明中國的企業在創新能力方面的進步。而在國際標準方面,海爾累計申報77項IEC國際標準提案,參與制定國際標準34項,其中27項提案已經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并實施,取得了行業標準的話語權。
從制造到創新,海爾的全球發展對中國家電企業具有深刻的意義。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相信在未來,世界上會有更多人為中國創造而歡呼,將來會有更多中國的品牌走上紐約的街頭,Created in China,讓世界為中國歡呼!
(新聞稿 20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