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中國達人秀》、《挑戰極限》等節目的熱播,越來越來節目形式走入大眾的眼簾,其中最為火熱的莫過于各式各樣的雜技表演。一提及雜技表演,相信大家腦海必然能想到很多,有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高難度的表演難度,還有緊張刺激的挑戰項目等等。而這些多樣化的形式,精湛扎實的技術表演,也大大提升了人們對雜技這一項目的喜愛與向往,相信家里有孩子的朋友,應該遇到不少被孩子吵鬧著要去馬戲城看雜技表演的經歷吧?近日盟云移軟推出VR新體驗《雜技表演》,只需佩戴上指定的VR設備,你將在虛擬現實世界里暢快游玩,無盡的精彩與刺激在等待著你的感官。就讓我們在虛擬現實的世界里,暢快觀賞那些精彩絕倫的雜技演出吧!
“VR購物”全新概念引熱潮
當下是虛擬現實技術火熱發展的一年,越來越多行業領域向未來發展的苗頭指向了VR產業,各行各業紛紛想利用這一新型的技術為依托來發展企業前景。除去VR游戲、VR電影、VR眼鏡等火熱上線以外,最近推出的VR購物也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從2016年年初開始,不少電商巨頭企業幾乎是同時開始著手VR購物的發展布局,這其中就包括EBAY、宜家、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
2016年3月份,阿里巴巴對外宣布成立GM實驗室,與此同時阿里將推出“造物神”計劃,并啟用“Buy+”項目。這里為大家解釋一下何謂“造物神”與“Buy+”。“造物神”是指利用阿里巴巴平臺普及性的優勢,通過與線上的商家合作,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出全球最大的3D商品庫,讓消費者更好地體驗VR購物,推動VR購物這一理想的實現。而“Buy+”是指打造出以一個面向所有消費者的未來購物平臺。當前阿里巴巴便是想將兩者共同研發來更好地開發當下的VR布局。
不僅僅是阿里巴巴在VR購物中嗅到了商機,短短不到一個月,瑞典的零售巨頭宜家也在Steam 上發布了新的作品——VR 體驗應用 IKEA VR Experience。這是一款讓HTC Vive 用戶在VR的環境中體驗新型廚房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體驗不同的身高視角,并且可以隨時隨地更換自己喜歡的櫥柜和抽屜的顏色,在技術上還提供了3D規劃工具,以此來幫助用戶更好地將廚房、儲物柜以及操作臺可視化。這次產品也是宜家首次推出的VR產品,這也將是宜家進軍VR市場的先鋒軍。
到了7月份,淘寶也不甘人后,在七月份的淘寶造物節上第一次將“Buy+”這一虛擬購物體驗面向公眾開放。作為國內最大的網站購物平臺,這一消息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軒然大波,VR購物概念的熱潮一下子國內引爆。這些產業巨頭的動作也無疑表明了在未來VR購物的火熱,未來的VR購物體驗即將向我們開啟。
然而VR購物究竟是什么原因才會引發這般的熱潮呢?目前我們大多數仍沿用傳統的網頁瀏覽商品的購物方式,這種方式下,對于人的購物體驗度其實是不高的,因為往往只能通過一些圖片文字來感受商品,難免會出現“賣家秀”與“買家秀”之間差別巨大的尷尬。而VR技術支持下的購物體驗,往往更能提高消費者的興趣,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能體驗到在店里消費商品的功能,這是之前所不能感受到的新功能,這也是大眾追捧VR購物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對于商家來說,VR購物能夠提升商家消費體驗指數,更好地讓消費者感受或使用商品,并大大提高商家的知名度與可信度,銷量自然會得到一定的提升,這其中的經濟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新興科技中的“黑科技”
從VR購物這一概念的火熱,我們也不難看出當下虛擬現實技術確實是在慢慢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除了VR購物,有一項“黑科技”,目前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便是盟云移軟推出的6D全息光場技術。所謂6D是指將內容制作上采用外向3D拍攝和內向3D拍攝合成的方式,也就是說將VR小球多鏡頭攝像機加上全息AR大球的內向拍攝,從內到外,全程360°拍攝合成,制作出來的內容格式可兼容VR與AR兩種播放模式。而光場是指圍繞著目標物的周圍可以拍攝的各個位置與各個角度的圖片,然后將所收集的圖片形成光場數據庫,再將以任意的新視點,經過采樣與篩選數據庫中的資料,整合到一起,實在該視點場景的三維建造。盟云移軟將這兩種新型科技進一步地融合與開發,自主研發出6D全息光場技術,這在虛擬現實技術史上,將會是一大創舉,甚至成為今后虛擬現實技術的一大導向。如今盟云移軟的6D廣場技術已經運作在6個平臺上,其中包括6D全息高端家用娛樂系統;6D全息光場影院;6D全息劇場;6D全息商業發布系統;6D全息廣告展示系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盟云移軟的這一項黑科技將會真正出現在我們大眾的視野里,并切實地服務與改變我們的生活。
宜家事業部總監 Jesper Brodin 接受采訪中曾過這樣的一句話,“虛擬現實在未來 5 到 10 年里發展將會迅速,它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許現在的虛擬現實技術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這一段距離,也尚未對生活產生多么深遠的影響。但是筆者相信虛擬現實技術將會帶來一場科技風暴,它將摧毀我們現在許多傳統的東西,并帶動著未來新興行業的發展。
(新聞稿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