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8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在“服務合作促發展 綠色創新迎未來”的主題下,“全球生態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2022中國碳中和經濟發展論壇”“氣候經濟高峰論壇”等24場論壇會議及推介洽談活動,以及環境服務專題展區,將綠色雙碳、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其中,明確釋放了“綠色信號”。
圖:服貿會場館
早在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30·60目標”,定調國家級綠色發展戰略。今天,“雙碳”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國家政策接連發布,大眾也通過購買高能效家電、光盤行動、舊物回收等環保行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創新的主體,海爾、伊利等中國企業以綠色科技加速“雙碳”進程,助力“30·60目標”早日達成。
科技助力綠色產品創新
當前,全球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落實程度。
今年以來,科技部把實施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作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中國科學院也啟動了“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提出突破若干支撐碳達峰的關鍵技術,探索支撐碳中和目標的顛覆性、變革性技術。
8月,我國成功發射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進入碳匯監測遙感時代。句芒號衛星配置超過5個光譜相機進行5個角度綜合觀測,實現了數據的“準、全、細、精”,證明了科技創新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布局一馬當先,企業創新緊跟其后。伊利從食品降碳入手,采取節能減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方式實現碳中和,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推出中國首款“零碳牛奶”。這款“零碳牛奶”來自“種養一體化”生態循環有機牧場,加工于以清潔能源驅動運轉的綠色工廠,并通過大批量直達的方式被運往冷鏈運輸基地,實現全產業鏈加速減碳。一箱“零碳牛奶”能夠減少約7.7KG的碳排放量,相當于開39公里汽油車的碳排放量。
伊利不是個例。
7月底,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開展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9條鼓勵政策;8月,工信部等4部門印發《推進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電業綠色、智能、健康產品供給明顯增加,智能家居等新業態將加快發展。在系列利好政策下,大眾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海爾。
以科技助力綠色家電產品創新,海爾是先行者。面向家庭生活場景,海爾冰箱、洗滌、空調、熱水器、廚電、冷柜六大產業已獲得碳足跡證書,將綠色科技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海爾博觀冰箱是行業首個低碳聚氨酯材料冰箱,聚氨酯是綠色可回收材料,與傳統原料相比,可降低50%的碳排放。冰箱廢棄后,可以在海爾萊西再循環互聯工廠進行拆解回收,該工廠一期項目每年可以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噸,是家電回收拆解行業的先行者。
圖:海爾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9月2日正式投產
除了博觀冰箱外,海爾還研發出燃電混動熱水器,通過在清潔能源方案和節能技術上的創新,大幅減少CO2排放;研發出可變分流技術,對于一臺1.5匹的海爾冷媒變流空調,可以實現全年能效比國家標準新一級能效同匹數的空調高出12%;研發出中國首臺磁懸浮中央空調,其離心機運動部件實現了0摩擦,實現節能效率超過50%,目前已覆蓋酒店、醫院、數據中心、軌道交通、工業生產、商業地產等多類公共場景,自誕生以來累計節約23億度電。
此外,面向低溫儲存的特殊場景,海爾創造性地研發出-150℃的碳氫制冷冰箱,它采用環保的碳氫制冷劑和LBA聚氨酯發泡設計,實現GWP值(全球變暖潛能值)接近0,為深低溫儲存領域提供了更加綠色、安全、智能的解決方案,以省電30%的效率領先行業。
未來世界是什么樣?我們無法精準預知。但毋庸置疑的是,綠色環保不會缺席。
科技加速低碳生產轉型
產品的綠色創新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生產系統的低碳轉型也開展地轟轟烈烈,加速駛向可持續的彼岸。
眾所周知,“雙碳”目標將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其本質是推動增長方式、能源系統及生活方式的轉型。產品的背后是生產,末端治理的上游是源頭減碳,如今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開始摸索自己的“低碳生產”之路。
很少有人將一瓶飲料、一盒牛奶、一包蔬菜與碳減排、碳中和聯系在一起,而現在一瓶汽水也有了自己的“零碳工廠”。今年,元氣森林建設了第一家360°零碳數字化工廠,使用數字碳管理系統,疊加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使用,工廠年減少約2.4萬噸CO2排放。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中國碳排放量每年將近100億噸,占全球年碳排放量的約四分之一,能源、電力、工業等傳統高耗能產業亟待綠色轉型。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我國工業領域減碳劃定“路線圖”。
目前,位于青島的海爾中德生態園已經打造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燈塔基地”。依托海爾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中德生態園搭建了智慧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引入了燃氣三聯供系統、分布式光伏等,通過自主研發IEMS總控系統算法模型,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智能調控,每年可減少碳排放3.26萬噸。目前,這一標準化模式正復制到海爾在全國的15個工業園區、55個互聯工廠,預計全國范圍內的海爾工業園區將全部提前實現碳中和。
相較大企業,中小型工業企業的降耗需求更為強烈,因為降耗直接意味著降成本。然而,受技術、資金實力所限,中小企業難以靠自己達成這個目標。對此,海爾等大企業開放自己的技術和資源,支持中小企業探索綠色低碳之道。
傳統高能耗企業魯中耐火,每條窯爐產線每天需使用約5000立方燃氣,通過應用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智慧窯爐云工廠解決方案,4條爐窯生產線已升級為全自動化控制窯爐,整體生產線節省天然氣15%以上。
綜合性企業美心集團的空壓站用電量占全廠用電的12%,卡奧斯以“0投資”、定制化設計為其打造了智慧能源空氣壓縮機托管方案,優化兩座空壓站設備,一年內節約120萬度電,減排CO2 942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8.8萬棵。
減碳成效背后是科技創新。卡奧斯近期發布的D³OS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可以實時構筑一個“虛擬工廠”進行數字化計算,一是能及時做出決策,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二是通過仿真模擬,調試現實生產流程,有效降低試錯成本。舉例來說,卡奧斯以數字孿生技術為臥龍電機打造了虛擬制造車間,實現企業總體設備故障處理時間降低28%,設備綜合效率提升16%。
圖:D³OS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生產力結構重塑的時代,科技助力“雙碳”已成為必答題。目前,我國雙碳科技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論文數量全球領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正走在綠色科技加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
(新聞稿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