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CD-ROM出現并發展了幾年后,人們已經無法滿足僅僅限于從光盤讀取數據,于是又開始考慮如何將數據方便地寫在光盤中,以便長久保存。就這樣,CD-RW應運而生,并且迅速發展起來。從開始的倍速,經過短短的幾年時間,如今市場上主流的CD刻錄速度已經達到了52X的標稱。下面,筆者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市場上流行的52X CD-RW產品。
索尼52X CD-RW
索尼作為業界的前輩,較早就推出了CD刻錄機,其性能質量就不用多說了,一個字“好”,兩個字“穩定”。目前市場上存在幾款48X CD-RW,如CRX195A1、CRX210A1等,但因為主流產品畢竟為52X CD-RW,所以其型號為CRX220A1的52X CD-RW的銷量一直不錯。它配備了先進的緩存欠載保護技術,再配合CAV刻錄方式,可以進行高速輕松刻錄。支持52倍速CD-R,最快24倍速CD-RW刻錄以及最快48倍速讀取CD-ROM及CD-R,并附有豐富的軟件。其目前的市場價為340元,比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許多,這也是索尼的一貫作風咯。三個月包換、九個月保修的質保期似乎有些少了。
宏基52X CD-RW CW5224
現在市場上宏基的光儲產品,似乎有些難尋,但很多信賴宏基的老用戶還是非常想見到其產品。宏基的52X CD-RW有一款型號為CW5224的產品,采用緩存欠載保護(Buffer Underrun)技術,帶最佳功率控制(OPC)的自動寫入調整策略,以滿足各種條件下的刻錄工作;具有自動媒體質量檢查和刻錄速度限制功能,確保成功寫入區段。寫入CD-R最大52X,覆寫CD-RW最大24X,讀取CD-ROM最大52X。其目前的售價為305元,可以說相當便宜了。海龍317#有售,電話:010-82663723。
明基5224W
明基的光儲產品銷量一直較好,口碑也非常不錯。其52X CD刻錄機采用獨創的無縫連接技術,2M緩存,解決緩存區欠載問題;52倍速讀取,52倍速刻寫,24倍速復寫;與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盤片格式兼容。這款產品在市場上是非常走俏的,并且最近幾天又在搞活動,優惠價299元。對于明基的產品而言,這個價格非常具有競爭優勢。質保為三個月包換、九個月保修。鼎好一層S1843室有售,電話:010-82699443。
LG 8520B
韓系的三星沒有在刻錄機方面下太多功夫,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三星的CD-RW,LG的52X CD-RW型號為8520B,卻較受歡迎。8520B沿襲了LG刻錄機產品一貫簡潔的特色,內建2M緩存,采用緩存欠載保護技術;最大CD刻錄速度52X,最大CD讀取速度52X,最大CD復寫速度24X。LG的這款8520B目前的市場價格也為299元。質保為一年包換。
臺電52X CD-RW
臺電的光儲產品,因其價格較低,一年包換的優質服務,似乎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首選產品。其52X CD-RW秉承臺電美觀大方的設計,乳白色面板,一體式防塵托架結構;52倍速讀取,52倍速刻寫,24倍速復寫;CD平均尋道時間稍長,為90ns。目前其52X CD刻錄機的售價為299元。
摩西52X CD-RW
如果說臺電的價格較低的話,那么摩西的52X CD-RW的價格就是超低了,僅為288元。內置的Firmware收集了市面上基準碟片的信息,降低了CPU的占用率。在讀盤的時候有Firmware接管主軸馬達,由資料的對比確定其轉速,從而起到智能識盤和調節速度的功能。隨機平均讀取時間為80ms,緩存區容量為128KB。52倍速讀取,52倍速刻寫,24倍速復寫。質保為一年包換。
華碩CRW-5224A
華碩CRW-5223A
以做主板聞名的華碩、微星和技嘉,如今也有自己的光儲產品,并且在市場上賣得還不錯。目前華碩有兩款52X CD-RW產品。這款華碩CRW-5224A采用FlextraLink廢片終結燒錄技術,以及FlextraSpeed 智能型燒錄速度調整技術,確保刻錄時的穩定性。CD平均尋道時間較長,為100ms;緩存區容量為2MB。華碩CRW-5224A的售價為310元。華碩另一款CRW-5223A,售價為360元。華碩提供三月包換,一年保修的售后服務。
技嘉52X CD-RW
這款技嘉的52X CD-RW,型號為GO-R5232A,52倍速讀取,52倍速刻寫,32倍速復寫;內建2MB緩沖內存,平均搜尋時間80ms;采取人工智慧型刻錄,可以偵測碟片品質,并進行自動調整刻錄模式,增加了刻錄的穩定性。技嘉GO-R5232A的售價為320元。提供一年售后服務。
以上所列8個品牌的CD-RW產品,均為目前中關村市場上較為常見且銷量一直不錯的產品。當然,還有大白鯊、志美、美達、昂達、愛國者、飛利浦、奧美嘉等品牌,其性能參數和價格都相差不大,筆者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在同等性能和價位的產品中,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產品,會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希望朋友們能夠選購到性能可靠的CD-RW產品。(第三媒體市場信息 200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