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希捷在中國區推行“硬盤保修期兩年內以舊換新”的售后服務以來,獲得了硬盤消費者的廣泛支持。此前持觀望態度者也逐漸呈肯定的態度。聯想到已在中國實施了一年多的 “問題iPhone保修期內整機更換”的蘋果售后新政。讓人對IT進而擴至3G及家電產品的售后服務有了全新的認知。
廠商的生意經:換比修劃算
希捷的兩年換新聽上去比傳統的三年保修政策少了一年,但毫無疑問,換新肯定是要好過返修,于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并不令人奇怪。但問題是,蘋果和希捷等國際一線廠商以整體換新取代維修及部分零件更換,對他們自己來說是否劃算,這是一個需要厘清的真相。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廠商之所以會以換新取代返修,的確是換新比維護更省力省錢。
原因很簡單,在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數碼產品的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微縮化已呈主流趨勢。簡單的說,便是“所有的硬件都固化在一塊電路板上、甚至都含在一個芯片中了”。
在這種大制造、大集成的情境之下,換新與返修的成本比也在此消彼長中發生了變化----早前,作為中國最大的蘋果代工工廠,富士康就已經宣布,今后將引進一百萬臺機器人進入生產流水線,取代人工操作,這意味著這些電子產品的成本更低、成品率更高。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修理行業的主力軍仍然是技術工,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老技工,更是“按小時計費”。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讓以批量致勝的IT及家電廠商的售后維修花費越來越感吃不消。
減少環節也是贏得客戶
以往,廠商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為顧客提供滿意的返修品,但卻沒有更多的考慮顧客的心理訴求。多家研究機構的市場調研表明,二次返修、返修等待時間長對品牌廠商的信譽度損壞極大。以希捷為例,如果按以前的“三年保修”政策執行,希捷的經銷商在收到消費者送修的問題硬盤后,要返回上一級經銷商,在積累到一定數量的待修硬盤后,再運至指定維修中心進行修理。而給消費者的,則是所謂的良品盤。
良品盤的二次返修率很高,更重要的,良品盤在渠道中有可能被人以舊重新銷售,埋下隱患。而希捷兩年換新最大的意義,就是在渠道中完全沒有良品盤存在。
無獨有偶,蘋果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一些小毛病的修理,費時費力,因為人工與流程一個也不能少,頗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最后的結果,可能是修理比換新更不經濟。廠商幾經折騰,客戶怒氣沖天,這的確是一個兩輸的局面。
眼下,除了蘋果、希捷之外,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嘗試“以新品代替維修”的售后政策,雖然此舉還沒有成為常態,但正在成為業內共識。此舉一旦成為業內普遍執行的售后準則,無疑將是消費者的一大福音。而從長遠來看,也將進一步提升知名廠商的美譽度。
(新聞稿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