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則死,異則生”是近幾年彩電業的叢林法則。從眾多連業內人士也頭疼的新興名詞可以看出,彩電業已進入細分時代。即使正處于存量競爭時代,但由于一大波“現象級”綜藝節目的出現,回歸電視成為當今熱詞,給彩電業注入新的活力。
細分市場逐漸形成,競爭仍在
很顯然,目前我國的彩電業已成三足鼎立的態勢:以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大牌持續領先,穩中求變;以TCL為代表的傳統國產廠商亟待變革,走出桎梏;以小米、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擁抱資源優勢,謀求顛覆。但無一例外,差異化成為各廠商破局首選。
在過去的幾年里,同質化是阻礙彩電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電視在技術甚至設計上都十分雷同。如今,彩電業涌現出曲面、OLED、量子點、ULED、互聯網電視等眾多新概念的產品,幾乎相當于過去5年的總和。無論技術含量是否相同,但細分市場已然形成。
細分市場形成,技術實力仍是關鍵
不過,能否在細分市場真正分得一杯羹,還得看技術實力,從國際大牌三星一直被視為假想敵就可以看出。兼備面板、技術、銷售優勢的三星牢牢把握行業話語權,即使眾多廠商推出OLED、ULED、QLED來分奪三星SUHD市場,但三星電視依舊創造了“十連冠”的銷售佳績。而在內容方面,三星聯合芒果TV、ICNTV等眾多內容平臺,又搭載開放性的Tizen系統,也沒讓小米、樂視占得多大的便宜。
不可否認,細分市場的形成有利于各家的長遠發展,但競爭猶在。尤其像三星這樣上下游皆具備優勢的廠商,其影響力會滲透到細分市場的每一個細節。
品牌定位決定格局,特色存活
不難看到,各廠商都在積極變革,努力擺脫同質化、類型化的現狀,自覺轉向差異化的競爭格局。不過,要實現差異化競爭,品牌定位尤為重要。如何使產品區分做到最大化成為各電視廠商重要議題。
小米、樂視的突然“殺入”,使得傳統廠商突然驚醒,原來具備內容優勢就可形成粉絲效應。而三星電視細分UHD、SUHD,跨界合作又給傳統廠商上了一課,細分市場中清晰的品牌定位加上特色營銷才能存活。無論是粉絲效應還是特色營銷,品牌定位決定格局。
三星電視具備清晰的品牌定位,成功保持市場優勢
其中,國產廠商海信、國際品牌三星在品牌定位上尤為清晰,成功保持市場優勢。在國內,海信已站穩腳跟,因此積極謀求海外市場。2015年,海信在美國發布ULED電視,并成功收購夏普美國,海外戰略雛形已露。而三星則一直以來將中國視為“第二本土市場”,不僅有專為中國設置的“中國紅”設計、賞“晰”悅目功能,而且聯合滴滴專車、百合等本土品牌跨界合作,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2014年三星CFO李相勛在接受《財經網》采訪時就曾說過,“如果有人問我三星電子可以變成中國企業嗎?我可以肯定地說可以。”
彩電細分時代已經到來,差異化尤為重要,但品牌準確定位決定市場格局。不可囿于一地,也要創新求變,畢竟故舊的思維無法應對消費市場的瞬息萬變。
(新聞稿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