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一度以國外品牌為主導的中央空調市場已經悄然轉變,國內品牌已經開始迎頭趕上。隨著像格力、海爾等重要品牌強勢攻勢,國內品牌主導市場有可能提前上演。
專家預計,2007年的中央空調行業將很有可能形成以國內品牌為主流的市場格局。
預言的根據
2006年11月21日,海爾借R410A全變多聯中央空調的技術優勢,在與數十家的國際洋品牌競爭中成功突圍,已經成為鳥巢這樣標志性工程中央空調配套設施服務商;
同樣是2006年11月21日,格力在合肥國土局綜合樓遭遇“媚外派”阻擊,被“撞”了一下腰,但其敢于叫板政府、敢于挑戰陳舊行規的勇氣,都表明了他們在市場面前的信心和實力。
國產中央空調行業發展已經有了15個年頭,隨著時間推移,國產中央空調在技術上的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在某些環節上已經超過了國際品牌。
盡管如此,有些“媚外”情節的消費者還是沒有市場變化的那樣快,國外的月兒格外圓的想法還充斥著他們的陳舊思想。而格力,決心致力于這種思想的改變。
一個敢于叫板洋品牌,一個敢于叫板政府,格力與海爾“雙龍”由于實力的撐腰,讓他們在市場上有了更多的發言權。
格力:敢于叫板政府是一種實力
“我們為什么要對合肥市國土局采購規定進口原裝提出質疑,就是因為我們在技術上不落后,反而遭到排斥表示不解。”安徽新興格力空調銷售公司總經理汪曉兵對記者說,“我們的產品在歐洲都很受歡迎,像在意大利,我們部分型號的機型已經占據70%的市場份額,但我們卻不能為國人尤其是政府所接受。而所謂進口原裝產品卻因為國際品牌把廠建在中國成為水貨。”
信息產業部研究院專家楊軍博士認為,“國內大家電廠商在中央空調領域研發投入的加大,國內企業在服務上的慣有優勢,將為市場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與家電行業其他品類一樣,中央空調行業也正按照國際品牌主導——國際國內品牌共存——國內品牌成為市場主流這樣的邏輯在演進。”
“格力在合肥建成工業園后,年產能將達到600萬臺套,我們在規模、成本、交貨期、質量等方面都很有優勢。在家門前不選用自己的品牌卻要用舶來品,讓人有些匪夷所思。”格力電器合肥辦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談及此事,依然氣氛溢于言表。
格力集團辦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對記者說:“作為行業的領導品牌之一,也肩負著建立行業秩序的責任。作為企業我們更愿意看到是市場來檢驗我們的產品,而不是人為的因素影響市場行為。”
隨著產業的發展,格力空調在諸如熱泵制冷等技術領域取得了自主的核心技術。 2007年的中央空調領域,會隨著格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在與國際品牌競爭中,他們完全有實力占據重要一席。
海爾:敢于叫板洋品牌是一種坦然
幾乎是在格力叫板政府的同時,海爾中央空調充分利用自己在全變多聯技術上的優勢,在北京2008奧運會場館建設上狠狠地“阻擊”國際洋品牌。
到目前為止,海爾中央空調已經中標包括鳥巢在內的奧運工程項目高達15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如約克、大金等國際品牌卻收獲甚少,幾乎是空手而歸。海爾中央空調在北京2008奧運會場館建設中成為國際國內品牌中唯一的亮點。
“與奧運結合,是海爾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我們早在雅典奧運會前就開始與奧運結緣,現在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主場優勢,全面展示我們企業實力,為奧運服務,為國人爭光。現在,我們已經將眼光放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了。”海爾集團副總裁周云杰對記者說。
“由于鳥巢工程的示范效應,他們將在以后的大工程中受到更多的工程甲方關注。未來幾年,像2009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都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這些大工程在2007年開始逐漸為市場提供大的中央空調定單,如果海爾操作得當,他們也既有可能像在北京奧運賽場上大放異彩。”楊博士這樣分析到。
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戰略上,海爾都具備到了與國際品牌叫板的實力。
看來,2006年中央空調市場上涌現出了兩個“俊杰”品牌―――格力與海爾,他們敢于同約束市場的行規叫板,敢于同競爭力非凡的洋品牌叫板。他們的勇氣將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啟示。
如果2006年將評選中央空調業最感動消費者的品牌,格力和海爾當之無愧。
(新聞稿 200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