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信息化運營商來說,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是他們最看重的一塊市場。正是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成就了叱咤風云的阿里巴巴,成就了傳奇人物馬云。然而,在開進中小企業市場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信息化運營商都面對來自客戶的質疑:“建站能保證我賺錢嗎?” “你們的網絡是否安全?”“我投進去的錢多久能收到成效?”。這種質疑,歸根結底來源于信息化市場的混亂和標準規范的缺失,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擺在信息化運營商和其客戶面前的是同一個課題——如何在政府職能機構沒有相應條款出臺的前提下,通過自身努力,規范市場,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信息化實施標準,使用戶從網絡獲得最大的利益。
制定標準的資格
標準是從無數個性案例里,抽出最可行的共性,這就要求既要有一定經驗累積做數據基礎,又要有技術上的創新優勢,絕非行業內哪一運營服務商隨便可為。市場中有此實力的企業并不多。而中企動力則有當仁不讓的優勢。
運營經驗上,十二年來,為30多萬家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過包括網站建設、電子郵箱、網絡營銷等電子商務基礎應用為一體的整體信息化運營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全國70個城市建立服務機構,設立了專業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由1200余研發及運營工程師為150個以上細分行業的超過30萬中小企業提供最專業、最系統、最安全、最實效的本土化信息化服務,并在業內率先推出了7×24小時不間斷的運營維護服務,實時響應客戶的需求,即時解決用戶的問題。
同時,中企動力率先開創了基于“云平臺”的信息化服務模式。“云平臺”以網站建設為切入點,企業用戶無需購買軟件,只需定期付費就能享受到高標準的、實時升級的專業服務。同時,中企動力研發的功能模塊,使企業可按需使用模塊,更可隨著企業發展需要進行擴展,使得信息化成本降到最低。
在經驗和實力的基礎上,為了在全國各地開展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平臺搭建推廣,從而更好的推動行業標準制定等活動,2010年中企動力還主導成立的“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信息化應用中心”,根據規劃,該中心會在2012年8月底之前,中心將培訓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人才大約20000人,組織免費電子商務系列培訓400余場,爭取對3萬家企業進行培訓,提高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中企動力總經理陳丹認為,“要有標準化才能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困局,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促進整個信息化運營服務業走向規范,走向和諧。”伴隨其這番話語的是,由中企業動力全力倡導信息化運營標準的出臺。
新一輪洗牌來臨
目前,中國信息化市場容納了上千家不同層次、不同渠道、不同范疇的信息化服務公司,既有IBM、Oracle、中企動力、用友、金蝶、阿里巴巴這類國際信息化服務巨頭,也有一批競爭力較弱的本土信息化服務公司。中企動力“標準”的倡導,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標準”熱議。有人說,這是一顆極具破壞力的炸彈,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沖洗行業亂象的及時雨。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對現有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可能引起信息化市場的新一輪洗牌。
未來,隨著信息化標準的確立,大型信息化服務公司將會加速渠道下沉和業務擴張,逐步進入中小城市市場,對本土信息化企業的生產空間產生嚴重擠壓。而那些競爭力弱小的企業也就難逃破產的命運,使整個信息化行業進入幾家大公司主導的“超級玩家”時代。
從幾個“超級玩家”的情況來看,它們的市場戰略也各有偏重。以IBM為代表的國際頂級IT巨頭具有超前的技術和出色的產品,但是它們的重點客戶是金融、醫療、保險等壟斷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對中小企業關注較少。而像阿里巴巴、中企動力這樣的國內企業,則把目標鎖定在數量龐大、形態各異的中小企業身上。
不過,雖然它們都號稱“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但運作模式迥然不同。作為國內最大的B2B交易平臺,阿里巴巴聚集著數以百萬的“供應商”和買家,除了生意上互通有無,還獲得強大的“社區體驗”,適合剛剛開始創業的“微小企業”。而中企動力則借助其運營優勢采用SaaS模式,根據用戶需要提供外包服務,使企業可以像大企業那樣自建網站,百分之百地體現著各自的意志、個性和喜好。
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巴巴和中企動力這兩種模式并不矛盾。不過,從長遠來看,一個發展良好的企業不可能永遠寄人籬下。隨著成長壯大,它需要在網上樹立并不斷強化自己的品牌形象,需要有自己的OA系統、CRM系統乃至ERP系統。所以,有人預言,這些企業早晚會成為中企動力運營模式下的客戶。
隨著企業對信息化認識的不斷加深,它們對標準化標準化運營的要求也不斷在提高。中企動力倡導信息化標準化運營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此舉能否引發信息化市場的蝴蝶效應,人們將拭目以待。
(新聞稿 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