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業日漸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石的當下,日前,在中國金融學會金融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聚焦信息科技“安全可控”,由《金融電子化》雜志社、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區域金融機構信息化發展座談會”(簡稱: 第八屆區域金融座談會),在福建漳州成功召開。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級軟件平臺廠商,普元信息產品部副總王蔥權在會議上發表了《通過平臺建設鞏固金融 IT 的安全可控》的主題演講,指出只有搭建合理有效的平臺才能實現金融業信息化的安全可控,并以多個實例詳細解讀了平臺建設對金融IT“安全可控”的重要作用。
安全可控需要新一代開放、彈性的架構
王蔥權在演講時指出,2014年,中國銀監會與工信部聯合發布了39號文《關于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推動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的落地應用,防范銀行信息科技風險,并明確提出到2019年,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總體達到75%左右的使用率。自此“安全可控”,不僅成為銀行業的信息技術標準,其他行業也充分意識到“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品應用的重要性。
從信息安全乃至國家經濟安全的長遠戰略出發,中國銀監會銀行業信息科技監管部監管制度與標準處梁峰處長在解讀39號文時曾表示, “安全可控”的本質就是金融IT的“架構轉型”,從現有的架構轉向“新一代開放彈性架構”。金融業的相關技術人員也認為,安全可控不是簡單的國產化,不是簡單的設備、軟件替換,而是用新一代開放、彈性的架構來重構IT系統。在此次會議上,王蔥權依托過去十多年普元跟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之間的平臺建設經驗坦言,軟件平臺的特點之一就是“安全可控”,只有搭建合理有效的軟件平臺才能實現金融業信息化的“安全可控”和IT架構的開放、彈性。
開放、彈性,是大家普遍共識的新一代架構的核心特點。在互聯網化發展以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當前,金融業要在信息化方面更上層樓,需要通過整體規劃、自主研發等手段牢牢地掌握信息化的主動權,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進行新一代的架構改變,最終為銀行業的金融服務和支持快速創新提供基礎。據了解,普元自2014年以來一直反復強調的“大平臺+微應用”新型架構模式正是符合這一共識的創新模式。目前,該模式已經得到了有效認同與推廣。
“大平臺+微應用”如何支撐“安全可控”?
王蔥權在會議上向金融行業技術人員強調,普元的金融平臺架構分為四個層面:最下面是基礎設施平臺化,第二層次主要是數據管理平臺化和業務流程平臺化,第三層次是應用交付平臺化、科技管理平臺化、運維監控平臺化,最上面是金融服務平臺化。在這樣的“大平臺”構建下,普元金融平臺能夠有效解決技術一致性、敏捷可靠、安全可控、自動化運維等行業痛點,用開放、彈性的“大平臺+微應用”新型架構模式良好實現自然成長的IT生態系統。
金融行業內人士也依據眾多實例分析稱,統一平臺、統一架構、統一規范是解決應用建設問題的重要規則,在“大平臺”的基礎上依據技術組件化、業務配置化、業務持續交付等技術實現流程的敏捷與可靠,采用元數據數據管理使數據質量可靠,同時抓住點、線、面要點(點,即是設備、系統、進程、應用監控,接口服務監控,任務作業監控;線,即是交易和業務的監控及運營;面,即是構建統一運營監控平臺)進行監控,能夠有力實現集中監控與自動化運維,保證業務持續性,實現金融平臺“安全可控”。
另據了解,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普元致力用“大平臺+微應用”等最新的IT技術支撐金融行業構建智慧金融,實現“安全自主平臺化”。目前,普元的應用開發&交付、業務流程&集成、大數據、云計算&運維這四大產品線,已經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寧波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聯、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個大中型金融企業中得到有效應用。
(新聞稿 201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