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匆匆那年》、《左耳》……你為哪部青春影片買過單?
沈佳宜、何以琛、顧里……你為哪個小說主角跑去電影院?
趙薇導演、鄧超導演、韓寒導演……你又為哪位偶像導演掏過腰包?
不可置否,盡管這些電影的質量良莠不齊,評價也說法不一,但它們卻無一例外地取得高票房成績,甚至同一題材的影片也能屢屢刷新票房記錄。這背后固然有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然而,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商品,其所代表的營銷內涵往往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值得我們每一個營銷人密切關注。以下,AdTime將通過把脈中國電影,為大家梳理當下流行的營銷趨勢。
自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推出之后,中國電影相繼掀起一股“青春校園風”,從《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再到近日熱映的《左耳》——講述80后青春記憶的“青春影片”在最近5年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題材類型之一。青春電影拍一部火一部的原因,正是該題材影片能抓住70后、80后人們對“校園”、“初戀”等情結,通過電影鏡頭重現記憶中的故事與場景,引發觀眾懷舊共鳴,這是電影中所謂的“情懷”,把它應用于營銷環節,就是所謂的“情懷營銷”。
情懷營銷并非電影營銷的專屬武器。AdTime認為,要促成一筆交易,則需要消費者認為自己付出是值得的,比如工藝、逼格,比如用戶體驗、科技等等。而在企業產品本身不占優的情形下,情懷將是一個獨辟蹊徑的點。在競爭完全,且產品高度同質化的行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蘋果公司通過《think different》電視廣告傳遞喬布斯“改變世界”的情懷,一舉改變蘋果發展頹勢;可口可樂通過啟用體育明星擔當代言人,傳遞“積極樂觀、美好生活”的情懷,產品暢銷全球;耐克通過“Just do it“廣告語傳遞“想做就做、敢于嘗試”的情懷,成為青少年心中對個性、自信執著追求的象征;羅永浩通過講述自己“熱愛造物,享受工作“的工匠情懷,為錘子手機贏得第一批粉絲,這些都是企業出售情懷的營銷策略。
粉絲營銷:得粉絲者得票房
2014年爭議最大的影片《小時代》,雖然在內容和價值觀上惹人詬病,口碑也呈現兩極分化,但憑借郭敬明和小說原著本身的號召力,加上楊冪、郭采潔、柯震東、郭碧婷這些主演明星陣容帶來的強大粉絲群,上映三天便突破兩億票房,屢創國內影院排片紀錄。《小時代》從籌拍之初就定下了“粉絲營銷“策略,希望將小說讀者和電影主創粉絲向電影觀眾的轉化,因此也被稱為“粉絲電影“。
電影的粉絲營銷是指,用明星的知名度吸引觀眾觀看影片,利用粉絲相互傳導的方式,達到營銷目的。AdTime認為,不僅是明星需要粉絲,品牌及產品亦需要粉絲。而粉絲的經營,需要企業從高層到基層的自上而下的推動。小米手機剛推出的時候,恰好是微博爆發期,雷軍非常重視與微博粉絲的互動,將微博粉絲引導為用戶,再將產品用戶轉化為粉絲,順勢而為推出小米1、小米2、小米配件、小米盒子、小米相機等產品。小米通過粉絲分享體驗、相互傳導,讓粉絲自我繁殖和擴張,產生裂變效益,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小米發燒友。通過小米,我們還可以看到,垂直社區+微信+微博+貼吧,已經成為了各個公司與粉絲交流的標配平臺,每個平臺均有優勢。AdTime的SNS+覆蓋了所有粉絲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粉絲營銷的整體解決方案。
跨界營銷:誰還在電影院買票呢?
2014年雙11活動期間,影片《一步之遙》與微博電影、淘寶電影推出電影票低價預售活動,上映前一個月預售票房已達1.2億,雖然影片上映后口碑嚴重跳水,影響后勁發揮,但憑借之前的預售票房成績,總票房仍突破5億。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依賴互聯網進行營銷。眾籌、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商業模式與電影產業進行嫁接,使電影的跨界營銷思路越來越開闊,形式越來越創新。
不僅是電影玩跨界,汽車與服裝、旅游與婚慶、娛樂與金融、房地產與快遞……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都能通過跨界實現營銷雙贏,得到強強聯合的品牌協同效應。例如,去年年底杭州龍湖地產攜手滴滴打車首度跨界合作,發起“滴滴打車免費看房”專項服務,成為杭州首個提供移動端一站式免費看房服務的地產企業,為龍湖在杭州的各項目帶去大量看房客戶。AdTime認為,跨界營銷有別于傳統的單獨作戰的營銷思維模式,讓不同行業的企業或品牌之間有了共同的聯系,并充分發揮出了各自企業或品牌之間的協同效應,讓營銷發揮出了更大的效用。
以上三點僅為拋磚引玉,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營銷手段日益繁多,營銷創意層出不窮。然而,AdTime認為,無論任何一種營銷方式,其歸根結底是圍繞受眾。找準受眾定位、把握受眾心理,驅動受眾消費,既是營銷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時刻以受眾為核心,營銷就是這樣。
(新聞稿 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