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2016中國企業互聯網大會在貴陽圓滿落幕。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發表了主題演講。在發言中,懷進鵬指出,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如今正在面臨著復雜的變化。面對復雜變化時,我們不僅需要思考和研究產品技術,同時需要對未來進行更有效的管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在2016中國企業互聯網大會上發言
對信息技術的四大思考
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和互聯網建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據悉,我國光纜線路長度達到2600萬公里,移動通信實現從2G跟隨到3G、4G同步的跨越。與此同時,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接近20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目前,信息經濟已經成為新動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保障。
在這個背景之下可以看到,我國信息產業的支柱作用逐步顯現。目前,我國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產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彩電、手機、微型計算機、網絡通信設備產量居全球第一。整個產業的收入也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
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影響力,可以總結為四大要點:
一是信息技術處于發展的爆發期,是引領新一輪變革的主導力量。其中,備受關注的工業互聯網,在其架構上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諸如可擴展性、安全性、不可控、不可觀以及綠色節能等相關問題。同時在IT生態層面,可以看到計算模式已經發生變遷,新型計算環境=云計算+移動互聯+IOT。
二是信息技術或將影響制造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技術、高級機器人等都將成為影響制造業的顛覆性技術。
三是信息技術或將影響經濟社會。主要體現智能與生活、智能與制造等層面。
四是信息技術將如何影響經濟社會?在2020年,中國將初步建成網絡強國,成為信息經濟大國。實現信息經濟大國后,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將超過40%,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會超過70%。
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信息產業的發展將帶來很多新的經濟。對于制造業占了很大比重對的中國,尤其需要考慮IT與制造業融合將會帶來的新的機遇。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史當今世界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方向。根據國家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自2008年以來,所有恢復較好的國家經濟體通常是新技術。制造業正在成為新一輪變革的重要內容。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參觀2016中國企業互聯網大會智能制造展區
目前全球制造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諸如需要提升效率、縮短入市時間、增強靈活性等,我們已經看到制造業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制造業格局需要重構和變革。
在這之中,也可以到一些明顯的趨勢,即:智能制造正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消費互聯網擴張,工業互聯網快速興起;互聯網成為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安全形勢也異常嚴峻。
對此,已經看到通過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制造業的研發與生產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從以生產者為中心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用戶端價值需求轉變,生產過程和組織進入變革,智能制造為主導。
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一方面改變了制造業生產和管理過程。虛擬仿真、大數據和云計算等與設計、制造、運維等生產關鍵環節深度融合,催生了各類生產和管理的智能化應用,有效實現了提質降本增效的要求;另一方面改變了創新方式:用戶參與企業創新的全流程,讓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加符合用戶需求。
互聯網改變了制造業原有的研發和生產模式的同時,也拓展了新的創新合作空間。目前新的C2B商業模式正在形成:今天的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正在構造出信息時代一整套新的完整商業體系,從客戶關系管理CRM進入供應商關系管理VRM-協同制造。其基本特征是:個性化營銷捕捉碎片化、個性化需求,以數據低成本、全流程貫通為基礎實施拉動式配銷、柔性化生產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互聯網平臺成為推動形成企業空間創新協作模式的重要載體。
國發28號文件落地制造業互聯網化
2015年5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28號文件和在5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28號文件,主要目的就是加強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通過大型制造業與互聯網企業的結合,創造新的業態,打造制造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和推動互聯網企業本身建立雙創平臺。
文件中重點強調培育三個模式,即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型制造。其中網絡化協同制造是指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品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實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等新生產模式;個性化定制是指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服務型制造是鼓勵發展面向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同時,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
同時,文件中也重點強調增強三種能力,以更多有效的整體方法和案例為更多的企業提供參考。三種能力是指強化融合發展基礎支撐、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和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
對于制造業來說,真正實現轉型還需要從基礎上去進行構建。制造新基礎是支持我國工業2.0補課、3.0普及、4.0示范發展的客觀要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硬”(自動控制和感知)智能的感知和處理,要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的傳感器和處理器作為硬件支撐;“一軟”(工業核心軟件)既包括傳統的研發設計軟件、管理軟件、車間執行系統軟件,也包括智能制造的操作系統;“一網”(工業互聯網)建立一個高可靠的、低延時、安全的,連接物和物的互聯網;“一平臺”(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所有數據最終都會匯集到工業云和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
(新聞稿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