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宜信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第一股。至此,中國互聯網金融與國際一流企業站在同一競技場。同時證明了在創新金融領域上,中國與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逐漸縮小,并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宜信創始人、CEO唐寧
十年來,宜信普惠一直秉承創新精神,致力于服務城市及農村高成長性人群,即小微企業主、工薪階層、大學生和農戶,精準發現并滿足他們的需求,結合科技的手段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務。
精準滿足需求,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中央在2016年開年召開政治局會議,再次部署了供給側改革,強調了“十三五”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推進社會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從政策支持到全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最終目的就是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這需要更多的金融創新來為社會各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
宜信正是金融創新領域的標桿企業。回顧宜信普惠金融的發展歷程,企業在成長中不斷堅持各方面創新探索與突破,并將其總結為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致力于為中國高成長性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咨詢等相關服務,讓更多人建立、釋放和創造信用,并用傳遞信用,積極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誠信社會。
“普惠金融就是要讓金融服務下沉到最基層,滲透到實體經濟末梢。”這是宜信創始人、CEO唐寧做普惠金融的原則。通過長期、深入的市場調研,宜信發現針對小微企業、個體經營人群、個人消費者的金融服務十分稀缺,究其原因在于覆蓋廣泛、規范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而小額、分散的需求特征,進一步拉升了服務成本。
唐寧認為,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借助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為普惠金融提供助力,解決長尾小微群體面臨的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難題、讓金融服務真正普惠大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為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在細分市場上,宜信普惠為部分農民量身打造了農機融資租賃服務。早在四年之前,唐寧就有了做精準服務對接的長遠眼光。2012年,宜信普惠將“融資租賃”這種金融工具從大型船舶飛機等設備融資,轉向專門服務大農戶的幾萬、十幾萬不等的農機設備的租賃,為購機資金匱乏的農戶提供有別于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服務。
每一種技術應用或是產品的創新,往往都是從實踐中發現需求,因需而立,2015年,宜信租賃開始對“活體租賃”項目進行可行性調研,最終與河北灤縣軍英畜牧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合作,以200頭泌乳牛為租賃標的物,簽訂了“活體租賃”協議,開創了融資租賃行業的先河。
同時,這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體系9年,小額信貸風控技術上又一次大膽嘗試。從2012年開始,宜信就已經從把“小微租賃”的創新金融帶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沿,經過3年農業的探索和實踐,從購買生產資料的小額信貸產品、購買農機的融資租賃產品,到抵沖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的玉米期權產品,再到保障農機手人身和機器安全的保險咨詢服務,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農業生產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資金問題,其都能找到相應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
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
在當前的中國金融市場,科技的發展能通過市場的力量,激活經濟體系的內在活力,真實反映資金供給與需求的關系。豐富的金融業態,成為中國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帶來整個行業生產率的提高。
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政府將積極引導各類普惠金融服務主體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務半徑,拓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普惠金融日益普及,客戶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滿足,對普惠金融服務會有更多的期待,首先就是速度,這既關乎客戶體驗,也是客戶資金需求急的自然要求,這進一步要求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務效率,而科技化、互聯網化、精細化將是驅動普惠金融事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引擎。
2014年,宜信宜人貸在移動端發起極速模式,將對用戶的授信時長從原來的幾小時壓縮到一分鐘之內,而且僅僅需要用戶授權信用卡賬單郵箱、電商或社交平臺的相關信息,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和放款效率,成為線上借款的經典之作。
2015年,隨著沈陽客戶王先生從進店到簽署借款協議用時不到1個小時,之后又快速放款成功,宜信普惠的“3小時放款”項目經過周密的籌備,首戰告捷,又為線下借款提供了新輕快模式。
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對互聯網數據調取和分析,從而簡化用戶借款的申請流程,并且提升審核的效率和精準度。對此,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表示,“金融技術與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結合,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突破性的創新能力,助力破解金融要素資源供給與需求側總量與結構的不對稱,滿足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資金剛需。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是有的。”
普惠金融因為結合互聯網技術,增加了許多更加靈活、便捷、快速的因素,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優化人均產能、促進勞動力投放方面起到積極推進作用,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
十年來,宜信一直堅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積極引導各類普惠金融服務主體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務半徑,切實的利用了“雙輪驅動”,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供給側改革交上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下一個10年,宜信要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監管政策陸續落地。無論是央行7月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還是12月銀監會又頒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都在印證著宜信人的遠見卓識;事實上,正是由于宜信的諸多金融創新都是先于監管的創新,才使得宜信在合規經營的路上越走越順。
其次,宜人貸上市。在錯綜復雜的大環境下,宜人貸的成功上市,是宜信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在法律法規層面,宜信的合法合規,不僅限于國內范疇,更具國際視野,以期在更高的標準上領先行業創新。
下一個10年,宜信要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
金融界人士的終極目標,是把有限的資源交由德才兼備有擔當的個人和組織,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讓社會更美好。
首先,金融需要多年的積累。認為金融類組織可在短期內一蹴而就、進而領先、甚至持續領先,是非常不現實的觀念。
其次,對于金融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金融創新對于社會改變帶來深刻的推動作用,需要激情和使命感。金融人士的終極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不懈地努力,讓有限的資源,無論是財富、或是機遇,真正交由德才兼備有擔當的個人和組織,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讓社會更美好。
最后,宜信的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都以該終極目標為方向,金融支撐百業,具備這種激情和使命感非常重要。
真正的金融創新是將金融與技術相結合
如何把數字化技術的創新和金融的穩健邏輯結合在一起,是國際性難題。互聯網金融的贏家應該是既有金融底蘊,又能設計好產品,同時對接好客戶需求之人。
宜信鼓勵對金融和數字技術進行整合創新,相信“科技讓金融更美好”。
(新聞稿 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