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校園貸很快被人們所熟識和接受,大學生們在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接受能力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容易輕信陌生人,信用意識較差等諸多問題,隨之而來的相關群體性詐騙事件也頻頻發生。
利用校園貸詐騙的案件為何屢見不鮮?這些詐騙案件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利益驅使大學生上當受騙?除了社會和學校的責任,大學生自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2017年年初,吉林長春破獲了一起利用傳銷方式逐級斂財的特大校園貸詐騙案。涉案學生達150多人,涉及12個省20多所院校。在本案中詐騙團伙先騙取大學生身份信息,借款到手后,再用身份信息更改校園貸網站上學生的用戶名,使學生無法登錄,從而制造“屏蔽貸款信息,借款不用償還”的假象來愚弄學生,涉世未深的學生對此深信不疑,結果越陷越深。
針對校園貸詐騙,名校貸特推出公益反欺詐特輯系列欄目,揭露詐騙背后的真相,從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出發,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值得警醒的地方,幫助大學生更加理性應對校園貸,從而保護自己、合理借款,避免被不法分子所欺騙。
在上述的吉林長春的案件中,詐騙團伙通過屏蔽貸款信息,打著“借款不用償還”的大旗,誘騙大學生使用其個人身份信息在各大校園貸網站上貸款。
名校貸提示,“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打著免費旗號的一切借款行為都應該引起警惕。借錢不用還純粹是借助大學生心中的貪婪和僥幸心理,誘導他們一步步掉入事先設下的圈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莫被眼前的利益沖昏頭腦,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另外,在本案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騙取大學生身份信息,再用身份信息更改校園貸網站上學生的用戶名”,最終導致了學生看不到自己的貸款信息,誤以為真的不用還了。
名校貸提示,個人身份信息尤為重要,切忌隨意泄露,一旦被不法之徒利用,后果將不堪設想。大學生群體一定要理性的對待校園貸借款,千萬不能貪圖小便宜、不重視個人身份信息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遠離校園貸詐騙。
名校貸公益反欺詐特輯系列將通過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案例,揭露詐騙背后的真相,帶你了解校園貸詐騙中常用的手法,讓大學生真正擺脫詐騙陷阱,合理合法的使用校園貸。
(新聞稿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