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甘肅天鷹兄弟的馮海洋,與留下來在天鷹兄弟深圳總部繼續學習的兄弟戀戀不舍地告別。他小心叮囑著兄弟要踏實學好無人機維修技術。這批來自甘肅天鷹兄弟的學員們成為合格的無人機植保員后, 4名學員即將離開深圳,踏上回家的路。
馮海洋與他的兄弟們來自甘肅張掖,2016年底馮海洋與王偉、郭振華、郎文曉合伙成立了甘肅天鷹兄弟。
“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高,是人工的幾十倍,目前我國農業植保施藥仍然以人工或半機械化操作為主,對勞動力的需求大,也極易引起中毒事件。”馮海洋說,他堅信新型農業植保無人機在農業領域大有可為。
敏銳察覺無人機植保的商機
馮海洋今年35歲了,他為人穩重,心性寬和,臉上的皺紋沉淀著歲月。他有股子拼勁,從事過很多行業,打拼了很多年在張掖立足了腳跟。雖然衣食無憂,但他不甘于重復枯燥的工作,喜歡挑戰新事物。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兄弟王偉得知臨澤鎮有人用無人機打藥的事。
“當時我在張掖承包了2800畝土地種洋蔥,正值打藥的關鍵時刻,找不到人幫我打藥,急得上火 。“王偉說,一籌莫展的時候,聽到同行說臨澤鎮那邊有人用無人機打藥了,于是我們就去前去看看,恰巧在那個時候認識了郭振華。
郭振華2015年退伍后從天鷹兄弟買了兩架植保無人機在家鄉張掖植保作業,農忙時他一個人帶著植保無人機,用了70天賺的錢超過12萬元。
那次近距離看到郭振華用無人機打藥后,馮海洋與兄弟敏銳地察覺到植保無人機中蘊藏的機會。他說:“原來無人機能夠這樣改變農業,無人機植保這件事很新穎很有搞頭,而我也找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訪25戶農家調查打藥效果
雖然勇于挑戰新事物,馮海洋和他的合伙兄弟做事仍然格外謹慎。
張掖市“中國玉米制種之都”,主要種植玉米,高桿的玉米也是最難打藥的農作物之一。
“玉米成熟時能長到兩米,尤其是主要的病蟲害紅蜘蛛集中在葉子的背面和玉米的底部,傳統的打藥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想調查一下用無人機打藥的效果。”馮海洋說。
他與合伙兄弟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走訪了25戶農家詢問無人機打藥的事,這些農戶的玉米都是郭振華用無人機打的藥。
“大家都說效果很好,沒有減產。”一番調查后,馮海洋他們覺得無人機植保這件事在甘肅非常可行而且很具優勢。
聚一群熱血的人努力做一件事
馮海洋有股子韌勁,想要干一件事就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他很看好無人機打藥,就想方設法干好這件事。
得到家人的認可后就開始跟聚集了一群熱血兄弟準備進入植保無人機這個行業。他們一直在網上搜索資料,查找信任的公司,還特地去無人機生產聚集地—深圳考察了一下植保無人機的情況。經過5個月的考察和調研,他們決定加入天鷹兄弟成為一員。
行千里兄弟同心協力學技術
從張掖到深圳約2800公里,2月中旬馮海洋就帶著兄弟駕車3天2夜來天鷹兄弟深圳總部進行植保無人機培訓。
“兄弟趙磊聽到我們準備出發去深圳學習,一夜之間就從青海坐車到了張掖,眼都沒合過就跟著我們來深圳學習了。“
馮海洋在兄弟里面年紀稍大,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年輕人稍弱,但他有股執著和韌勁,他說,“每個男孩子都有一個航天夢,雖然你看我這么大年齡了,但是我不怕你笑話我,我就是想飛,不管能不能飛起來,我就要飛起來!“
他每天與兄弟早出晚歸一起學習,最初學模擬飛行器的時候,非常枯燥手指也不靈活“一點信心都沒有“,兄弟鼓勵他陪著他一起練到晚上11點,為了盡快實現飛天夢,周末他也不敢怠慢,在培訓室研究與學習,不時請教教練,悉心聽從建議,最后同兄弟一起畢業了。
魏政文是兄弟中最能吃苦的人,言語不多卻是踏實肯干,無論是多旋翼還是單旋翼無人機,他都飛得最出色。“他總是表現的一鳴驚人”,第一次模擬飛行器考試他就順利通過,給當時練模擬飛行器的大家很是鼓舞:“通過努力我們也行的!”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馮海洋與他的兄弟順利畢業了。按照原定計劃,馮海洋與4個兄弟先回張掖,3個兄弟則留下來深入學習無人機維修技術。
“我們期待能用高科技為家鄉的農戶提供更優質的植保服務,減輕農戶的負擔,用無人機守護黃土地里的希望。”馮海洋說,他們將在甘肅大力推廣無人機植保技術,爭取讓甘肅每個縣都有無人機幫農戶打藥。這一群熱血青年,他們希望用自己滿腔熱血為家鄉的農業發展出點力。
(新聞稿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