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論壇剛剛閉幕,官方第一時間曬出了270多項成果清單,讓我們清晰看到,“一帶一路”戰略已全面進入落地實施期,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同時,更有除政府以外的各層級主體參與其中,包括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其他參與者。
據政府公開信息顯示,本屆論壇期間,中國同68個國家或地區簽署合作協議,形成了270多項,包括同30個國家政府簽署經貿合作協議;與60多個國家相關部門及國際組織共同發布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等。
截至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僅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66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基建領域投資總額逾4930億美元,預計2020年之前或有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
隨著本次論壇的270多項成果的逐步落地,未來蘊藏的巨大商機更是值得期待。龐大投資的背后,對風險的防控越發重要,這將是“一帶一路”戰略真正實現互利共贏的關鍵一環。
“一帶一路”中線32國概況
從“一帶一路”版圖上看,“一帶一路”中線穿越中東歐、西亞和北非等地區,共32個國家。
中東歐16國包括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該地區位于歐洲中東部,總面積133.6萬平方公里,接近中國的1/7,國土面積最大的是波蘭,最小的是黑山。該地區連接亞歐兩大洲,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格局中,向西可輻射歐洲,是中國通過海路、陸路進入歐洲腹地的必經之路。近年來,中東歐國家整體經濟走勢趨好,發展潛力巨大,大多數國家年GDP增長率都保持在2%以上;愛沙尼亞、立陶宛在2016年經濟自由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第13位,政府對市場干預很少,市場環境健康度高,來自政治、政策方面的風險很小。
西亞北非16國包括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伊拉克、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巴林、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也門、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面積共約739.4萬平方公里;據201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8785億美元,占當年全世界總量的5%;總人口40229.1萬,占世界總人口的5.5%;人均GDP為9641美元,排名全球60位左右。該地區憑借豐富的油氣儲備,多年來一直為世界各國供應大量的油氣資源。中國前十大石油進口國有六個都在該地區。目前,中國已成為伊朗第一大貿易伙伴,以色列、土耳其第二大貿易伙伴;在上述國家設立投資企業已達1600余家,主要集中在阿聯酋、沙特、土耳其、伊朗等國。
中線32國宏觀投資風險
總體來看,中東歐16國絕大部分信用風險不大,大部分國家政治穩定性較高,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高;財政實力適中,大部分已是歐盟成員國或觀察國,有利于債務的償還。
同時,我們也看到,多數國家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易受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該地區近幾年的GDP增速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中墊底,近5年均值為1.5%,近3年均值為2.5%,略低于沿線國家平均3.0%的發展速度;部分國家還面臨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
西亞北非地區的情況則更加復雜,該地區是石油寶庫,為全球最大能源輸出地,也是全球軍事、文化、宗教等沖突最為集中的區域。從經濟基礎、償債能力、社會彈性、政治風險、對華關系等維度綜合分析,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的宏觀風險最低,伊朗則是風險高位地區。
再從投資環境看,目前西亞北非地區的個別國家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水電、運輸、通信網絡,會導致一些不便利的問題:如個別國家會面臨缺水、缺電;阿曼、阿聯酋的鐵路網絡非常不發達等;通信設施覆蓋率低、港口運轉能力有限、航空線輻射不足的問題在該地區國家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給直接投資帶來不便。另一方面,也表明該地區存在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這恰好是中國的優勢領域和主要投資領域。
總體而言,該區域國家投資風險處于中低水平,政治環境不穩定是最大的風險,個別國家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掣肘。即便如此,但該區域的經濟增速整體高于發達國家,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更是中國對外投資最具潛質目的地。
中線32國信用現狀
近年來,中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升溫的同時,違約、失敗案例也有發生。據宸信征信總經理韓梅介紹,從前幾年已發生的大型違約案例來看,多數案例源于政策變動、國家保護主義、NGO施壓的影響。因此在大型項目實施前,企業要做好全面的風險識別、預警,進行有效應對。
韓梅表示:“信用信息描述的是公司在信用、經營方面的歷史表現,在此基礎上輔以全面的、與企業經營關聯的多維度情報,經過特定的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進行風險的識別和預警、甚至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因此宸信征信除了為客戶提供針對具體合作對象的跨境征信服務,還會基于全球開源情報,為企業客戶提供與公司運營發展相關的國別政策、人文、軍事、經濟等宏觀層面的信息。從微觀、宏觀各方面為企業優化決策提供信用信息支持。”
目前國內信用評級公司對不同國別、區域進行主權評級,正是基于此種理論。
通過數據調研發現,在國別選擇上,與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以色列等國合作,風險指數最低、幸福指數較高,因為從供需關系看,雙方在油氣、基建方面合作的需求很大;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也極具吸引力,加之以色列是亞投行的創始國之一,其對“一帶一路”地區基礎建設投資的支持態度十分明確。另外,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等國的金融市場比較發達,阿聯酋和卡塔爾已建立金融自由區,還配套以獨立的監管體系,開放、穩定的政策環境對外資進入的保障相對較好。
通常,參與論壇的各國都會將會晤成果落實到具體的項目清單上,涉及鐵路、公路、能源、產業園區等重大工程。在今年論壇的270項成果清單中,涉及中線32國范圍的合作項目有,例如:
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塞爾維亞財政部簽署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至舊帕佐瓦段貸款協議,與塞爾維亞電信公司簽署電信項目貸款協議;
中國政府與匈牙利政府簽署關于共同編制中匈合作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國家發改委與希臘經濟發展部簽署《中希重點領域2017-2019年合作計劃》、與捷克工業和貿易部簽署關于共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合作規劃及項目實施的諒解備忘錄;
水利部與波蘭環境部簽署水資源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等數十項合作。
隨著此類國與國之間雙邊協議、備忘錄的簽訂,有了國家主權的信用背書,有了相應的政策指導,中資企業在該區域的直接投資應該會得到更多法律法規、政策上的保障。同時,該區域本身政治風險小,商業信用體系建設較為完善,企業行為規范程度較高,未來中資企業在中線32國區域的投資前景,值得期待。
(新聞稿 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