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內容平臺、各大資本和巨頭們悉數入局內容分發大戰,短視頻內容創業既無比繁榮又競爭愈加激烈。對平臺來說,得內容者得市場,得市場者才能在未來進行收割。但不得不承認,低俗內容往往在短期內更易刺激流量、日活、在線時長,且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不過他們也是摧毀平臺根基的蛀蟲,因此拉攏、培養優質頭部資源并扼殺劣質資源是每個內容分發平臺都是至關重要的。
內容創業的豐滿理想與骨感現實
內容創作者們往往都希望自己如《一代宗師》中的葉問,練出一身功夫再PK掉行業前輩,各個都對papi醬、二更、一條嗤之以鼻,可葉問哪兒那么好成就?
且先說這葉問能一心練武是因為家底殷實,前四十年未曾因生計而發愁,而內容創業者們卻往往想指望著作品吃飯,因而變現是所有人關注的話題。但新晉內容創業者的變現之路可謂是舉步維艱,創作之路的早期,尚未形成良好的粉絲粘性時,粉絲們往往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發布廣告往往意味著大規模掉粉。此現象在知乎平臺尤為嚴重,一個作者發布軟文,或僅僅是在回答后粘貼二維碼向自己的公眾號的引流,評論區就會出現一色的斥責,同時粉絲大量流失。或又是你的廣告并未引起粉絲的反感,但過早追求商業化使創作者們無暇汲取養料,一直在消耗著自己,最終泯然眾人,被遺棄。用國民爸爸馬云的話來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
再說這葉問能一路成長起來也是因為他自小拜陳華順為師入了詠春門,一路有師傅師兄護著,不然以他的個性,若無人庇護,墳頭草已不止一丈高。內容創業也是如此,巨頭網羅了種子創作者們,用大號進行流量引導助其快速快速成長,否則任你內容再好,也可能明珠蒙塵。
爬樓梯太累,不如坐個電梯?
故而,為了讓新人能出頭,為了汲取新鮮的養分,內容分發平臺大多推出了激勵機制,知名度較高的應屬阿里文娛投入20億的“大魚計劃”、騰訊投入12億“芒種計劃”、今日頭條的短視頻十億補貼。今日頭條那雷聲大雨點小的補貼已令我無力吐槽,個人覺得,未來的市場將由阿里與騰訊進行爭奪。
葉問說功夫不過一橫一豎,阿里的功夫也是一橫一豎——橫向縱向全部打通,一個T,Channel T。大魚號橫向打通優酷、UC、土豆三大平臺,又縱向連接電商,一鍵接入到淘寶、天貓、支付寶、來瘋、飛豬等平臺,促使消費者從“感興趣”到“購買”無障礙一氣呵成。其目標不可謂不遠大,過程也不可謂不艱難。阿里文娛涉及范圍攤開來看,幾乎都是挨個收購而來,且在大魚號穿針引線前,似乎也沒有哪個產品是明確的“領頭羊”,正如王熙鳳的那句著名感嘆,“大有大的難處”,通過內部資源整合打好手上的牌,促成完整的生態閉環形成還需時日,不過一旦生態運轉,就如同魚躍龍門。
正巧前日大魚號公布了六月大魚計劃創作者收益,我們不妨從中窺探怎樣的內容創業者更受資本與市井大眾的青睞。
數據顯示,6月大魚對495位創作者累計發放了1866萬元獎金,其中視頻類創作者獲獎金額提升78%,體現出阿里對旗下土豆轉型建設的側重,同時再次讓我們相信,短視頻方向在內容創業之路上擁有者光明的未來。此外,本次獲獎覆蓋39個領域,但其中91%的獎金得主的垂直分超過45(滿分50),可見深耕自己擅長的領域而非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撞更易取得成功。最讓我驚喜的是,新銳作者獲獎占比高達42%,其中2017年五月才注冊的用戶就達65個。其中賬號“電影縱貫線”走精良制作路線,6月僅發片5次即獲獎,土豆對新銳作者和垂直領域優秀創作者的扶持可見一斑。
綜上,如果在2017年下半年你仍想入場加入短視頻內容創業的行列,不妨涌入土豆這條河中做一條大魚,在阿里生態的庇護下進行創作,享受這最好時代的紅利,規避最壞時代的風險。
(新聞稿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