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膨脹了,那一定是你們把我慣壞的!”張波(化名)在直播間里不停的和粉絲開玩笑。
在快手上,張波的名字叫“尼古拉斯的拉斯”。在過去的一年里,他一共發布了452條短視頻,主角絕大部分是愛犬“尼古拉斯”。主人與狗狗逗趣的日常場景,迅速為張波帶來了大量粉絲。
(在過去的一年里,張波發布的短視頻主角絕大部分是愛犬“尼古拉斯”。)
張波來自安徽滁州,在他的主頁上,狗狗“尼古拉斯”的生日設定為2017年1月1日,一開始關注他的只有幾十人;到12月31日,粉絲數已變為125.2萬。而這一年,快手的注冊用戶和日活躍用戶分別從年初的4億和4000萬,變為7億和1億。
“尼古拉斯的拉斯”只是短視頻平臺現象級生長的縮影。繼2016年被“短視頻元年”之后,短視頻領域在2017年進入的“絞殺戰”,紛紛投入大筆資金和資源以奪得先機。
這場“絞殺戰”中,快手一路高歌。2017年初,快手公布總用戶和日活躍用戶分別為4億和4000萬。年底,這組數據在年底增長為7億和1億,日均上傳視頻量則超1000萬條。
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現象級生長的背后,不僅是技術與內容的結合,也反映出科技時代下中國的真實境況。
發現“大多數”
短視頻中,“90歲兵爺爺”正在進餐,老人的精氣神如同擺放在面前的那棒玉米一樣飽滿。
“兵爺爺”的主頁簡介是孫子寫的,“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回山東老家務農,后來到遼寧煤礦在井下采煤”。老人吃了一輩子苦,如今每天能吃到雞蛋餅、餃子、豆角、帶魚。雖然都是家常菜,但老人胃口很好。
(短視頻中,”90歲兵爺爺“正在進餐。)
“用影像的方式幫助用戶去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光,并分享給所有人。”在快手CEO宿華看來,快手的價值觀就是四個關鍵詞:記錄、普惠、技術驅動以及年輕。
“90歲兵爺爺”不會寫字,不懂得拍照,但是僅通過快手上的錄制按鈕,就可以很便捷地記錄下自己的生活。
新技術降低了使用門檻。目前,快手已成為國內5家達到日活過億、人均使用時長超過一小時的APP之一,與微信、QQ、騰訊視頻和淘寶并列。
2017年12月,中國聯通發布《沃指數之移動應用APP排行榜》,快手APP更是以28084萬人的月活躍用戶數排名第八,超越應用寶、淘寶和今日頭條。而在戶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全年穩居所有app首位。
不過,移動全網短視頻平臺“絞戰”繼續,但三個世界的格局已定。根據Analysis易觀發布的相關數據,快手與秒拍、西瓜、美拍等位居第一梯隊,土豆、火山、抖音處于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則包括小影、快視頻等。
2017年12月3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快手創始人宿華以一襲淡灰色的西裝亮相,在互聯網大佬云集的場合顯得格外低調。
作為谷歌前資深工程師,宿華曾在AI領域深耕十幾年。正如其創始人的個性,快手的成長軌跡低調而沉穩。
如今的“快增長”,是七年“慢打磨”的積累。自誕生之日起就強調,快手就強調,“不使用明星或KOL吸引流量”、“功能簡單易用”、“引入精準推薦機制”。
公開資料顯示,快手的前身名為“GIF快手”。 2011年3月面世時的產品形態只不過是一款簡單的手機應用,主要用于制作、分享GIF圖片,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已是2012年11月。
恰逢其時,正趕上了中國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和移動流量成本的大幅下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洪流,也開始從城市席卷更廣闊的鄉鎮。
快手讓“大多數”找到了自我展現的平臺, 快手也重新發現中國獨特的城鄉社會。
“中國雖然大,可以說只有兩塊地方:一是城市,一是鄉村。”與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一脈相承,經濟學家周其仁在《城鄉中國》中對城鄉分野有著同樣深刻的認識。
據最近第三方發布用戶分布結構顯示,快手已與中國互聯網人群地域分布高度一致。
“技術的溫度”
古法炸爆米花,“美女搬磚蓋新房”,以及走街串巷的貨郎……
盡管用戶已廣泛分布京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乏知識分子、白領和政府官員等高端用戶。迄今,短視頻產品依舊非常接地氣,成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平臺。
“老鐵,扎心了啊!”2017年,在表演脫口秀《荊軻刺秦王》的過程中,脫口秀青年王建國奪得“吐槽王”的稱號。以此為代表,“老鐵”、“扎心了”、“ 666”、“奧力給”等充滿民間智慧與樸素情懷熱詞從快手平臺流行開來。
《我們不一樣》、《帶你去旅行》、《廣東十年愛情故事》等網絡神曲也發源于快手平臺。
這些原創音樂短視頻,或是一段簡單的樂器敲擊,或是哼唱兩句心儀的歌詞,更不乏專業級的“準音樂人”。
在各大音樂播放平臺上榜的用戶中,“大壯”的《我們不一樣》、“廣東雨神”的《廣東十年愛情故事》與“校長”的《帶你去旅行》,長期名列“熱歌榜”的前幾名。
盡管歌謠帶有幽默、調侃、甚至自嘲的意味,但更反映出老百姓豁達、從容與樂觀的心境,成為對抗和稀釋“喪”文化的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喪”或“桑”,成為近來青年群體亞文化中的熱詞:房價高企,就業困難,財富和資源在階層間固化,上升渠道越來越渺茫……
2017年 11月8日,“快手音樂人”主題活動上線,資助打造個人音樂作品、推出個人單曲等,以發掘、培養新音樂人。
快手已成為不同群體交流的社會化平臺,還帶來種種逆襲的機會和可能。
沙畫、剪紙、陶繪,一些逐漸消逝的中國民間傳統工藝也得以浮現、重生。“雕刻姐姐”、“瓶內畫小哥”、“面塑哥哥”等大批年輕匠人脫穎而出。
一錘,一刀,一刻,自稱貴州女兒福建媳婦的“雕刻姐姐”以此記錄著她雕刻佛像的點點滴滴,迅速走紅。
作為山東臨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臨沂職業學院的客座教授,“郯城韓氏面塑第四代傳人”韓紅元把“面塑”演繹得精彩絕倫。
韓紅元幾度打算放棄這門祖傳技藝。一個偶然的機會,把面塑視頻發上快手的韓紅元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鼓勵和支持。韓紅元立志:“一定要把這套街頭巷尾絕技的民俗藝術傳承下去。
通過精準推薦技術,快手用戶可以快速尋找到有共鳴并愿意傾訴的人群,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宿華說。
宿華曾關注一名成都滑板少年的成長軌跡:在玩滑板前,少年在一家工廠做工,整天悶悶不樂。直到玩起滑板,并通過短視頻平臺找到一大批喜歡該運動的用戶,他們相互交流技藝、分享快樂。
所上傳的視頻中,“滑板少年”的笑容明顯增多,這是互聯網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溫度。
“創造另一種生命的可能”
歲末年初,“烏蘇里江張鵬”一邊演示著冰上的情節,一邊在短視頻中推銷起正宗的烏蘇里鮮魚。
百余年來,張鵬的家族都在烏蘇里江上打漁為生。通過線上平臺,他的魚如今已售往全國各地。
(張鵬在短視頻中推銷起正宗的烏蘇里鮮魚。)
同樣,一名來自云南大山深處的野生蜂蜜采集者也受益于快手平臺,他割來藤蔓做成云梯,爬上峭壁,辛苦地采集野生蜂蜜,綠色、無污染的蜂蜜產品在短視頻中得以直觀體現。
“他們通過自身的勤奮,借助平臺改善了生活質量。”快手CEO宿華認為,通過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快手正一點一滴地增加用戶的幸福感。
(新聞稿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