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競爭力提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出路。”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說。對于如何在變局中求發展,帶領TCL這家老牌企業走過38年歲月的李東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去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影響與面板制造行業低谷相互交織,應“變”成為TCL和家電制造企業的必答題。面對新的挑戰,李東生向央廣網記者講述了TCL手中的兩張“牌”——全球化布局與技術創新。
應貿易環境之“變”:全球化的產業與供應鏈布局
早在 1999 年,TCL就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成為中國企業布局海外的先行者之一。
“以前中國企業開始國際化僅僅是業務的國際化,加入WTO之后,中國企業才向真正的全球化轉型。”李東生表示,所謂全球化,并不是簡單的把產品賣到全球市場,而是在全球的目標市場建立自己的產業能力。
TCL的全球化戰略正是以全球產業布局和全球供應鏈布局作為兩大支撐點。經過近20年耕耘,TCL已在海外建立了5個研發中心、8個生產基地,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銷售機構,在主要的業務地區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布局。2018年,TCL產品銷售收入58%來自海外市場,其電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居第二位。
完善的全球化的布局,使TCL在國際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得以“處亂不驚”。
“去年TCL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第二位。中美貿易摩擦開始的時候,雖然沒有把彩電納入進加稅清單,但是我們就做準備了,我們把墨西哥工廠產能擴大了一倍,這項工作今年年初就完成了。”李東生說。
面對美國對彩電新加征的15%關稅,李東生表示,墨西哥工廠可以繼續增加供應,TCL還將在墨西哥新建一個工廠以應對美國市場快速擴張的需求,預計8-9個月后投產;為規避貿易壁壘,TCL在越南的產業基地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印度工廠也在供應當地市場之外,留有供應發達國家市場的富余產能;近期,TCL還決定加大波蘭工廠產能,將產能開到最大。
李東生向記者表示,隨著新的產能布局調整到位,預計半年后,貿易摩擦對美國業務的影響將基本消除。
應行業周期之“變”:創新驅動“長跑”
“半導體顯示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最重要的基礎核心器件之一,中國最有機會在該產業做到全球領先。”從“缺芯少屏”的時期走來,李東生對半導體顯示行業的發展抱有厚望。
2009年,TCL上馬了半導體顯示公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打破了日韓企業在半導體顯示制造領域的壟斷。今年4月,TCL集團完成重組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轉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的高科技公司。
高科技、高投入、長周期……盡管這樣的行業看起來“耗時耗力”,但在李東生看來,行業門檻高、含金量大的“賽道”才能夠讓他人難以復制、跟隨,適合“長跑”,未來TCL或再開拓1-2個高科技“賽道”。
不過,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需求疲軟,半導體面板供需失衡,行業進入低谷期。對于行業低谷期的應對之策,李東生向記者表示:“首先要靠自己,自身競爭力提高,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出路。”
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科技創新。今年上半年,華星光電研發投入21.3億元,當期新增PCT專利申請數量為1056件,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李東生表示,TCL正在大力推進產品創新,不斷推進 MLED以及AMOLED的折疊、全柔性等新技術研發,同時積極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工藝和材料。人工智能的運用對提升生產效率至關重要。李東生告訴記者,在人工智能方面,TCL從應用技術開始向上游的核心基礎技術拓展,在國內和美國硅谷的研發中心之外,在波蘭新設立了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目前已有部分技術成果可以投入應用。
隨著科技創新持續發力,“下一輪競賽當中,我們一定要成為并跑者,爭取成為領跑者。”李東生說。
(新聞稿 2019-11-27)